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会出现的是( )
A.纺缍体出现 | B.着丝点分裂 | C.染色体复制 | D.细胞质分裂 |
等位基因A与a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A.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 |
B.在减数分裂时,A与a分离 |
C.两者的碱基序列不同 |
D.A对a起显性的作用 |
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进行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
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
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 |
D.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
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的纯合子分别为()
杂交组合 |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
甲(顶生)×乙(腋生) |
101腋生,99顶生 |
甲(顶生)×丙(腋生) |
198腋生,201顶生 |
甲(顶生)×丁(腋生) |
全为腋生 |
A.顶生;甲、乙B.腋生;甲、丁
C.顶生;丙、丁D.腋生;甲、丙
红海中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注: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实验装置、条件及时间都相同)。该实验说明()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
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 |
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D.鲷鱼的性别决定与遗传物质无关 |
下列有关二倍体生物纯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纯合子体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相应位置上不含等位基因 |
B.纯合子连续自交,其后代中不发生性状分离 |
C.纯合子杂交或自交,其后代一定都是纯合子 |
D.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