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⑥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
A.②④⑤ | B.①③⑤ | C.②③⑥ | D.①④⑥ |
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在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1有被排除的危险 |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砍伐森林与封山育林都会发生群落演替 |
B.条件适宜时弃耕农田会演替为树林 |
C.丘陵地带地震后会发生初生演替 |
D.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变化 |
B.只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C.物种总数起始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
D.成熟阶段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对稳定 |
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 |
B.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 |
C.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 |
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4组实验,用1 000 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四条曲线对应的条件分别是
实验组 |
甲 |
乙 |
丙 |
丁 |
培养液中葡萄糖 质量分数/% |
4.0 |
4.0 |
0.8 |
0.8 |
培养液体积/mL |
200 |
800 |
200 |
800 |
A.①—丁、②—乙、③—丙、④—甲
B.①—乙、②—甲、③—丁、④—丙
C.①—甲、②—乙、③—丙、④—丁
D.①—丙、②—甲、③—丁、④—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