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过程中,不发生膜融合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 | B.受精过程 |
C.氧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 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 |
下列有关纯合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受精发育而来 |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
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体 | D.不含等位基因 |
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③分解者,腐生生物
④消费者,自养生物 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
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A.①③⑤ | B.①③⑤⑥ | C.②④⑥ | D.①⑥⑦ |
在某一生态系统中,螟虫、螳螂(以螟虫为食)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螟虫、螳螂有关的食物链具有两个营养级 |
B.长期喷洒DDT,螳螂个体内的DDT浓度往往会高于螟虫 |
C.螳螂种群数量的波动主要受食物等内源性因素调节 |
D.螟虫、螳螂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正反馈调节 |
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能量流动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项目 |
能量(J) |
被鳞翅目幼虫吃掉的植物 |
419 |
鳞翅目幼虫粪便含有的能量 |
209.5 |
鳞翅目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 |
146.65 |
用于鳞翅目幼虫生长的能量 |
62.85 |
A. 食物中的能量15%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
B.鳞翅目幼虫摄入419 J的食物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1047.5 J的能量
C.某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一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获得较少的能量
D.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可以解释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能循环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0-a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
B.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
D.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