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坚持改革开
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200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严格贯彻党的十七
届四中全会精神,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
材料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尽管文化消费问题平稳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
化消费总量过低,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不足1/4;适合农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得不到满
足;文化设施和活动匮乏,某些农民农闲和不打工时都以麻将打发时间,赌博、迷信等不良
风气乘虚而入。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理由。(8
分)
(2)针对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
需求?
2011年5月10日,工信部要求2011年淘汰:电解铝产能60万吨,较去年增加76.99%;炼钢产能2627万吨,较去年增加218.42%。此外,水泥、平板玻璃、造纸行业的淘汰任务分别是1.33亿吨、2600万重量箱和744.5万吨,增幅分别达到45.8%、301.23%和71.87%。
(1)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上述要求的正确性。
(2)落实上述要求,为什么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5.运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分析对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启示。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单位:%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的提出,明确了以“民富”来进一步推进“国富”,财富分配将从“国富”向“民富”的转型。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对材料一中的经济现象,有人认为“国富民就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以“民富”推进“国富”发展思路的合理性。
材料一:2011年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今年第一季度三个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第一季度,虽然居民收入情况向好,但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居民的储蓄意愿更高,消费意愿降至1999年来最低。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1)结合材料一分析导致我国居民消费意愿降低的原因。
(2)运用有关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从2010年开始,“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一系列的新鲜名词,在农产品价格交替飞涨的大背景下层出不穷,靠囤积农产品而一夜暴富的投资者也比比皆是。2011年4、5月份,媒体纷纷报道了山东等地一些囤积大蒜、生姜、白菜和苹果等的投机者因价格暴跌损失惨重的新闻。“质本洁来还洁去,经过大浪淘沙,价格始终要回归理性,最终回归市场”。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副会长姚重璞如是说。
(1)导致我国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的原因有哪些?
(2)如何理解“价格始终要回归理性”的观点。
(25分)2011年10月11日,在石家庄市第九次党代会上,传出了市委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未来五年要与全市人民一起建设“经济发达,就业充分,收入增加,保障健全,环境友好,生态改善,文化繁荣,城乡文明,诉求畅通,公平正义,平安和谐,宜居宜业”的幸福石家庄,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材料一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幸福石家庄”的目标明确具体、定位准确,表明了市委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决心,体现了民生情怀,强调了幸福导向。
(1)结合材料一,简析“幸福石家庄”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9分)
材料二城市是市民共有的家园。建设“幸福石家庄”,既需要加强党的领导、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和加大投入,也需要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2)我们作为石家庄市民,应如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6分)
材料三经济发达是幸福城市的根基,城市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拉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改善应作为建设幸福城市的重要指标。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建设幸福石家庄提出三点合理建议。(6分)
材料四 近年来,经过精心培育,我市打造了“燕赵讲坛”、“彩色周末”、“引进高雅艺术演出”、“鼓王争霸赛”、“一月一名剧”、“石演大舞台”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构建基层文化网络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析我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