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都是古代著名的农学著作。其共同之处包括
①具有总结性 ②体现文化交流的色彩
③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 ④涉及江南农业的开发和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该学派是
A.儒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墨家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孔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思想中,由孔子提出的是
A.“无为而治” | B.“格物致知” | C.“有教无类” | D.“存天理,灭人欲” |
“在启蒙思想家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分歧,特别是卢梭……与伏尔泰,可以说是形同水火.势不两立。”卢梭与伏尔泰对立的最主要表现是
A.是否信仰上帝 | B.代表不同阶级利益 |
C.倡导不同的政体 | D.对私有财产态度不同 |
古希腊的先哲苏格拉底与柏拉图都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这与我国战国时期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不谋而合。为了扩充人的善性,在伦理观上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王道和民主政治 | B.实行人治和法制 |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 D.仁政和道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