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选择,全球经济增长模式要实现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各国共识。然而,在全球“气候列车”上,
发展国家与发达国家也有不少分歧,如何“和而不同”地应对气候变化,依旧任重道远。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②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条件制约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山西同煤集团塔山经济园区内组成了“煤电―建材”和“煤―化工”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从资源到产品,到废弃物,再到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创造了不菲业绩。塔山经济园区的模式说明
① 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否定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
②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对立面转化
③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建立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 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 A.①④ | B.②③ |
| C.①③ | D.②④ |
2010年两会,出现了:“尊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经济、网络监督”等“时代热词”,这些热词描绘出人民向往的中国未来发展新境界,感动、鼓舞着社会大众。由此可见
|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B.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
| 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客家人重视楹联,这些楹联作为客家土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意境悠远,韵味深长。其中永定土楼振成楼的“振纲立纪,成德达材”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德达材”表明
| A.思想道德修养决定知识文化修养 |
| B.知识文化修养决定思想道德修养 |
| C.具有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才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
| D.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知识为社会造福 |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牵动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心。请回答31~32题。
31. “老兵联盟”是一个活跃在玉树抗震救灾中的多民族志愿者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其负责人赵成才说:“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这表明
A.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B. 我国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C. 我国现阶段各民族之间的差别已经消失
D. 我国民族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32. 面对天灾,各族群众患难与共,守望相助,以爱心、力量和坚强,全力开展救援和重建,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材料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有
① 团结统一② 爱好和平③ 勤劳勇敢④ 自强不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10年4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表示:中方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这是基于我们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 这一观点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
| A.基本宗旨 | B.基本目标 | C.基本立场 | D.基本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