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分) 读图和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山麓地区的气候非常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一起完成。
材料二: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统计表
地点 |
海拔高度(米) |
1月均温 (℃) |
7月均温 (℃) |
1月降水量 (㎜) |
7月降水量 (㎜) |
年降水量 (㎜) |
年日照时数(小时) |
R |
201 |
2.6 |
20.7 |
54.1 |
60.6 |
824.5 |
1975.3 |
Q |
1111 |
-8.4 |
23.3 |
1.2 |
42.2 |
193.7 |
2975.7 |
(1)说出经过贺兰山的地理分界线的名称,并分析贺兰山对东部附近气候的影响。
(2)宁夏Q地区与法国R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气温偏高,分析其原因。
(3)简述与法国葡萄园相比Q地区葡萄种植的条件。
(4)分析Q地区过度发展葡萄种植业可能会引发的问题。
读“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及“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双虚线方框内准确绘出洋流(注意洋流性质和方向)
(2)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控制地区的大陆东岸(如中美洲东部沿海)与大陆西岸(非洲西北部)降水有明显差异。控制大陆东岸的东北信风来至,导致大陆东岸降水 。而大陆西岸则相反。
(3)请描述图中a、b、c三处热带荒漠总体分布规律。
(4)图中a、b、c三处热带荒漠分布地区比较,在成因上具有很大的共同性。根据两幅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原因。
读北半球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两处河谷形状的区别 :①处河谷呈V型,②处河谷呈U型。原因分别是: ①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速快,以侵蚀为主;②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流速慢,作用加强,河谷展宽。
(2)河流在②处汇入海洋,形成的流水地貌是 。形成过程可表述为: 河口水流速度,加上海水的作用,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形成。如果①处及附近地区林地变为耕地,会导致上游地区 加剧,②处河口地貌面积将
(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在分布密度上的差异特征是河流中下游比上游,形成该特征的原因是: 相对河流上游,河流中下游地区; ;
读世界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盛行风风向是 风,在其控制下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2)M地和N地都是属于季风气候,但N地季风气候的 (海洋性或大陆性)较强。具体表现为:N地气温的年较差比M (大或小);降水量比M要 (多或少)些。
(3)长江的流向是 ,影响其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长江水最终注入太平洋,说明其参与了 水循环。
(4)沿120°E经线从北冰洋沿岸到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呈现 分异规律,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横断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包括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多列南北走向山脉及其附近地区,是世界上“压得最紧、挤得最窄”的巨型复合造山带,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下图是横断山区山河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横断山区地域相对封闭,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以农牧业生产为主,刀耕火种、轮歇耕作、陡坡开垦仍然盛行。
(1)横断山区纬度较低,但冰川广布,主要原因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图中雪山的雪线高度呈趋势。
(2)简要分析横断山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原因。
(4)简述横断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读我国某省区简图(下图),回答问题。
(1)描述该省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列举该省区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特点。
(3)据记载近500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水灾350次之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淮河流经该省段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