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甲是二倍体水稻。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利用植株甲获得了植株乙,而后利用甲、
乙植株又获得丙、丁两种植株。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甲的雌蕊柱头可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植株乙 |
B.甲乙植株杂交后获得的植株丙与原生质体融合后获得的植株丁的染色体组数相同 |
C.植株甲与植株乙正交和反交所得种子的胚乳染色体组数不同 |
D.获得植株丙和植株丁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
B.每个原始的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
C.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46、46、23条,染色单体0、46、23条 |
D.同一个生物个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
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队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另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能稳定遗传的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A.1/8 B.1/16 C.3/16 D.3/8
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将甜玉米(甲)和非甜玉米(乙)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籽粒、而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这一现象可解释为()
A.甲是杂合子,乙是纯合子 | B.甲是纯合子,乙是杂合子 |
C.甲、乙都是纯合子 | D.甲、乙都是杂合子 |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A.自交、杂交和测交 | B.测交、自交和杂交 |
C.杂交、自交和测交 | D.杂交、测交和自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