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纪霖、陈达凯在《中国现代化》中指出:“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国家,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因素。……中国内部已经孕育和生长着现
代化的因素”。“中国现代化启动的历史象征不可能不是模糊的,……从1800年这样一个没有明确时限和特定事件的时间开始。”下列对该材料的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是西方文明影响的结果 |
| B.中国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的启动 |
| C.19世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孕育着模糊的现代化因素 |
| D.中国现代化的启动源自19世纪自身现代化因素的萌芽和西方文明的影响 |
“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
| A.禅让制的结束 | B.商王朝的发展 |
| C.西周的强盛 | D.夏朝的建立 |
西周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 C.井田制 | D.礼乐制 |
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秦朝能够完成这一工程是基于
| A.小农经济的兴盛 | 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
| C.工匠水平的高超 | 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 B.地方分权,机构相互牵制 |
| 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管理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