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简图(图11),完成20题。
最近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四国为了保证石油的长期稳定供应,你认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甲国大量动用石油战略储备 |
B.乙国可从其东面邻国大量进口石油 |
C.丙国利用其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替代石油 |
D.丁国利用甘蔗等生物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以替代石油 |
该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问题。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 B.过度放牧 | C.过度樵采 | D.过度养殖 |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问题: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
C.甲地区位指数大于40,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 |
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 |
乙地区的区位指数小于10,其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恶劣②水资源丰富
③劳动力丰富④环境脆弱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热带雨林是现存比较完好的原始森林之一,但是正不断遭受人为的破坏,回答问题热带雨林中保存生物化学物质的最主要载体是( )
A.土壤 | B.枯枝落叶 | C.水体 | D.植物 |
导致亚马孙地区雨林破坏的人类活动包括( )
①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商业性伐木
④采矿、水利、修路、城镇建设 ⑤战争、灾荒、森林大火 ⑥旅游、游乐设施建设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③④⑤⑥ | D.①②⑤⑥ |
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回答问题。图中反映出 ( )
A.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
B.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
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
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 B.小流域综合治理 |
C.设置沙障固沙 | D.恢复天然植被 |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显示,截止1996年末,全省煤炭累计探明储量2662亿t,占全国27%。山西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条件优良。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山西省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下列解决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
①调水 ②削减工业生产规模,减少工业用水量
③大量移民到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减少居民生活用水量
④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产量大,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 ( )
A.能源工业投资比重较小,新兴工业投资比重过大 |
B.汽车工业投资比重较大,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较小 |
C.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煤炭产品产业链短 |
D.煤质量不高,市场需求量小,无人购买 |
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
①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②交通发达,水资源非常丰富
③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 ④扩大煤田面积,增加煤炭储量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一电一铝②煤一焦一化③煤一气一液④煤一铁一钢 ⑤煤一电一钢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 | B.矿区道路的铺设 |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