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沿北纬36°纬线所做的我国地形剖面图1,回答下列问题:
(1)A为第 级阶梯,平均海拔 米以上,位于此阶梯的大盆地是 。B阶梯上的地形类型为 和 。
(2)地形区① ② ③ ④ 海。
(3)山脉⑤是 山,B与C之间的⑥为 山。
(4)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5)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是 、
、 。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工业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速度很快。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迁移。读下图,回答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
试从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变化与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优势两方面分析这种变化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 |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 C.腹地范围广阔 | D.技术水平高 |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泛珠三角”简称“9+2”,“9” 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2”指香港和澳门。2004年6月1日至3日,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澳门、广州三地举行,九省区及港、澳两个特区共同签署了《泛洙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材料二:“泛珠三角”略图
材料三: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例如我国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1)上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重要的________(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区;图中虚线箭头表示________(哪种能源)的输入方向。
(2)“9+2”可以实施优势互补。香港地区和西南地区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各是什么?
(3)从世界地域分布来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工业类型主要有哪些?
(4)区位优势差异是互补合作的基础,请对比分析图示①、②地区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条件。
(5)“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可以更好地解决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问题。泛珠江三角区域中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省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要论述“泛珠三角”与国内其它区域相比突出的区位优势
(7)“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建立对香港这个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而言,最重要的意义是。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l)图中所示等温线为(季节)气温分布情况。相对于同纬度而言E处气温偏____,主要受____影响;F处气温偏____,主要受____影响。
(2)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在方框图中填上适当的工业部门,完成煤炭生产链条。该产业链条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项选择)____。
A.废气污染B.水体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D.辐射污染
(3)未来中国将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将会导致图示地区____工业的衰落,下列措施属于该地实施并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是(多项选择)(3分)
A.加强交通建设,提高外运能力
B.建设了系列弓l水工程,缓解水资源不足
C.扩大开采量
D.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E.一方面建坑口电站,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提高能源输出结构水平
F.延长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G.大力发展轻纺、高新技术、旅游,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4)图中太原为我国卫星发射基地之一,试分析该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
读大型电视纪录片《同饮一江水》宣传图片,回答问题。(24分)
(l)《同饮一江水》中的“江”是指____。
(2)该河流下游栽培有世界著名的“浮稻”(该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浮),浮稻反映了该河的水文特点是____,这种特点的形成原因是____。
(3)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分析该河在回归线以北和以南的流域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6分)
(4)材料中河流自北向南流经了哪些气候区?其土地利用类型有什么不同?各自有哪些优势条件?(8分)
(5)材料中河流上游在开发水能资源时,应注意的环境问题是什么?(2分)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现在,人们谈及我国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时,多与改革开放相联系。其实,“人口红利”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的正面效应。按照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人口红利可依次分为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的三个不同阶段。在第二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
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这种潜在贡献就是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期,是指这种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的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
材料二 甲图“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和乙图“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1)据图可知,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________ 。
A.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
D.总量呈下降态势 |
(2)“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是------------------------。简述人口红利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并指出“人口红利”期容易出现的社会问题。
(3)每个国家在经历人口红利时代后,必然遭受相应的人口老龄化之苦。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图示,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