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领衔,华南理工大学主要参与的合作研究成果《构建人类泛基因组序列图谱》在国际著名科学期刊《自然》最新一期生物技术分刊《NatureBiotechnology》上发表,首次提出了“人类泛基因组”的概念,标志我国科研人员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获得新的重大进展——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种群特异甚至个体独有的DNA序列和功能基因。
材料二:2009年9月8日,广东省财政厅和广东省科技厅联合出台的《广东省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各级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要定期向自主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通报采购信息,建立起企业和科研机构快捷、便利获取政府采购需求信息的“绿色通道”。
材料三: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状况


科技投入
科技人员
专利成果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1985年
3.73亿元
5.28万
286件
185亿元
2000年
52.85亿元
22.21万人
15799件
2847亿元
2009年
504.57亿元
53.19万人
62031件
2.2万亿元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广东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你的建议。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的责任和职能。
(3)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但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上每年毁掉大量的森林,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约为30%。
材料二:在森林资源方面,我国是一个覆盖率低、人均林地少的国家。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目前,我国加大了保护森林的力度。经过试点,我国投资962亿元,涉及17个省市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9亿多亩森林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4、95亿亩森林将切实得到保护,预计新森林面积1、3亿亩。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为了很好地发挥森林“总调度室”的作用,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说明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依据。

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材料一: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粤剧是岭南特有的传统戏曲剧种,发源于南粤,流行于广东、广西,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标志设计象征着广州亚运会将以开放的姿态欢迎远道而来的四方宾客,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材料二:“一起来,更精彩!”,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是志愿者口号的形象展现,标志将乐于奉献的“爱”与不畏艰苦的“行动”结为一体,强调“有心,更有行动”;标志设计把“心、脚”进行了融合。红色的心,是志愿者的纯朴的微笑与真诚的服务的象征。而心灵下方的那一双的脚,代表了切实的行动。志愿者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突出表现之一,也是年轻一代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表现。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
(2)结合材料二,谈谈青年学生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有报道称,南开大学有意在2011年增设1个本科专业,名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旨在为社会培养循环经济、再生资源、低碳经济等领域的急需人才。据悉,教学计划涉及的主要专业实验均与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等现今高新技术产业相关,包括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工程实验、环境污染控制原理实验、再生资源工程实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实验和低碳化与节能实验等。所以,也有人将这个专业称作低碳经济”专业。南开大学2011年增设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为4年,也就意味着,到2015年,将有一批学习了“低破经济”的专业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来说,这是个利好消息。有学生认为:南开大学增设“低碳经济”专业表明,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催生“低碳思维”是一种规律。
材料二:201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起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时,胡锦涛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
(1)运用哲学知识评价该生对材料一分析的合理性、严谨性与准确性。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当今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何在?请对我国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包容性增长”理念。其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的国家和人群。从国内看:寻求的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社会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财富公平分配,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从全球视野看,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损害或抑制另一国;国家之间应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让那些贫困国家在全球区域出增长过程中能够受益更多。
“治堵”已成为中国许多大城市的一个公共话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城旧格局与快速机动化的矛盾日渐突出,加之城市人口的膨胀、行政区域的相对集中、公共交通的相对滞后等,导致堵车成为城市“高血压”。如何破解“堵城”的交通不畅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元旦后“首堵”北京治堵方案出台,正式接受历史的检验。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请你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实践证明,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双百方针” 。
材料二:受科技水平低、市场理念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在文化市场的竞争中,
世界上许多少数民族和文化面临着被其他文化冲击的危险。但是,在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念和政策支持下,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气象。
材料三: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26项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10项:藏族的“藏戏”、“热贡艺术”、“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朝鲜族的“农禾舞”;西北少数民族的“花儿”;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三批51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阅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能够“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主要原因。(1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