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
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 |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
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中不能检测出蛋白质 |
B.设计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不同种类或者不同底物 |
C.用苏丹III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需要用95%的酒精洗去浮色 |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取样地点 |
取样时间 |
动物种类及数量 |
||
蚂蚁 |
蚯蚓 |
蜈蚣 |
||
溪边土壤 |
上午10点 |
很少 |
较多 |
非常多 |
晚上10点 |
少 |
多 |
较多 |
|
山地土壤 |
上午10点 |
非常多 |
较少 |
较少 |
晚上10点 |
较多 |
少 |
很少 |
A.表中所列出的三种动物均为消费者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表中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
C.土壤中的小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
D.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下列有关小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
B.可用样方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C.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1/2K值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
D.一定范围内的不同的小动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
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打开室内的电灯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所得的数据会偏小 |
C.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小 |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统计在样方内和在四条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