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我们爱吃的腐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
| A.淀粉酶、蛋白酶 | B.淀粉酶、脂肪酶 |
| C.蛋白酶、果胶酶 | D.蛋白酶、脂肪酶 |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当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时,则同化量各占一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 |
| 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 |
| 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3条 |
| D.如果螳螂减少,黄雀数量也将减少 |
2008年秋季的“蛆虫柑橘事件”给果农造成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柑橘大实蝇的成虫产卵于果实的皮下,其小幼虫(俗称蛆)在果实里潜食,蛀食果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实蝇的小幼虫与柑橘之间是寄生关系 |
| B.可考虑引入大实蝇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
| C.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大实蝇的小幼虫属分解者 |
| D.可将虫害区的柑橘深埋、消毒作无公害化处理,防止扩散危害 |
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
|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
|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 |
|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
下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 |
| 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
| 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 |
| 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 |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A.种群的特征 | B.种群的密度 |
| C.种群的数量变化 | D.害虫的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