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
(1) 请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实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用遗传图解回答)。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实验与前一个杂交实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回答)
(2) 现有多株白色糯米,对其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再进行自交。另一些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结果,前者出现黄色糯子粒,后者全部结白色糯子粒。由此可推测,黄色子粒的出现是基因发生____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发__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3) 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杂合黄色非糯植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0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其染色体数为____,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填“一致”或“不一致”),在植株群体中表现______(填“一致”或“不一致”)。
(4)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上述玉米的品质时,选用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与作为______的质粒组装成重组DNA分子时,需要用______和连接酶。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质粒通常具有______。
下图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
(1)此果蝇的性染色体为 ________ (用数字填写) ,该细胞中有________对等位基因。
(2)果蝇产生的配子中,含ABCD基因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3)图中D与d基因在遗传中除了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还与_________遗传有关;D、d与B、b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定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该果蝇进行测交实验时,选用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同一种生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时间是________。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分析图2乙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时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2可以判断出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下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填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1]碱基对、[2]________、[3]脱氧核糖、[4]磷酸、[5]________、[6]腺嘌呤、[7]氢键。
(2)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长链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交替连接的。
(3)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______________结构。
(4)在试管中合成DNA的过程是:先把高能磷酸基团接种在四种脱氧核苷酸上,然后将这四种三磷酸脱氧核苷酸放入一只试管内。还要加入从某中生物体内提取的DNA聚合酶等酶系,最后放入带15N标记的人体DNA分子,根据上面实验结果回答:
①生化分析得知: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这个事实说明DNA的合成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化分析发现,新合成的DNA分子中,带15N标记的DNA约占总量的50﹪,这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回答:
(1)他们先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该细菌。
(2)他们设计了两组实验,一组实验是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________,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________,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艾弗里的实验相比,本实验能充分证明________________,因为在本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
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
(2)分析1号试管和3号试管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 ;分析2号试管和3号试管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 。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 ;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确定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 、 、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