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二者独立遗传)共同决定的,在一个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下表。
个体内基因组成 |
性状表现(眼色) |
四显基因(AABB) |
黑 色 |
三显一隐(AABb、AaBB) |
褐 色 |
二显二隐(AaBb、AAbb、aaBB) |
黄 色 |
一显三隐(Aabb、aaBb) |
深 蓝 色 |
四隐基因(aabb) |
浅 蓝 色 |
若有一对黄眼夫妇,其基因型为AaBb。从理论上计算:
⑴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组合种类数有___种.
⑵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基因型有___种,表现型共有___种。
⑶他们所生的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
⑷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⑸若子女中的黄眼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婚配,该夫妇生下浅蓝色的女儿的几率为___。
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填字母),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 的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填字母),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 ____。
(3)决定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是____ ____。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食虫鸟属于____消费者,兔处于第____营养级。
(2)图中的兔和草食昆虫两者是____关系。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该食物网中未体现的成分是___。
(4)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 _ 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 ___ _。
(5)已知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 ____千克。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___ 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___号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1号和___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1号和___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根据1号和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有关。
下图为某种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和C三种激素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
(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产热量会____,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____。
(3)怀孕母亲缺碘时,C分泌量下降,通过反馈调节,使A和B的分泌量____,结果甲状腺增生。而胎儿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出生后可能会患有____。
(7分)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物,如脂质过氧化物(MDA)。
组别 |
处理 |
培养温度 |
SOD活性[U/(g·min)] |
1 |
蒸馏水浇灌 |
25℃ |
7.3 |
2 |
① |
② |
9.4 |
3 |
0.5 nmol/L水杨酸浇灌 |
5℃ |
10.3 |
4 |
1.0 nmol/L水杨酸浇灌 |
5℃ |
11.6 |
5 |
1.5 nmol/L水杨酸浇灌 |
5℃ |
13.6 |
6 |
2.0 nmol/L水杨酸浇灌 |
5℃ |
8.5 |
7 |
2.5 nmol/L水杨酸浇灌 |
5℃ |
7.9 |
8 |
3.0 nmol/L水杨酸浇灌 |
5℃ |
6.5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消除过氧化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1)表中①是,②是。实验设计时每组取50株水稻幼苗,而不是1株,目的是。
(2)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3)组别1和2对照可得的结论是:,水稻幼苗自身可增强抗冷性。在5℃的环境下,2.0 nmol/L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是(填“增强”或“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