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1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图2表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一个家系,其中Ⅰ—4为纯合子。请据图回答:
(1)图1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常选取图1中的__________病进行调查。在调查时需要保证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4)若图2所示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9%,则Ⅱ—8与一表现型正常男性结婚后生下患病男孩的几率是_____。怀孕后为避免生下有此遗传病的小孩,科学合理的优生措施是__________。
(5)若Ⅱ—6和Ⅱ—7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则要判断Ⅲ—9与该家庭的关系,可比较Ⅲ—9与_____的线粒体DNA序列。
科学家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表所示)。这个噬菌体侵染细胞后所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噬菌体 |
细菌 |
|
DNA或核苷酸 |
32P标记 |
31P标记 |
蛋白质或氨基酸 |
34S标记 |
35S标记 |
(l)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_______、_______元素,各占______个和_______个。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都没有__________元素而都含有___________元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
(3)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某动物(基因型AaBb)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以及某种分裂方式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的体细胞中一般含有 条染色体。图乙所示细胞称为___________。
(2)若图甲中1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正常情况下,则第_______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
(3)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能体现孟德尔遗传规律本质的细胞是 ;图丙所示细胞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 种基因型的细胞,基因型是 。与图丁曲线变化所示的细胞分裂方式相对应的细胞是 。(用图中文字表示)
某校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借助某大学的实验设备,对DNA复制方式等问题进行研究。
(1)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程序,请对结果进行预测。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氮源为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
分子;在氮源为
的培养基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
。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其DNA分别分布在轻带和重带上。
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转移到含
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然后进行离心处理,请分析:如果其DNA分布的位置是一半在轻带,一半在重带,则说明DNA的复制方式为 复制;如果DNA分布的位置是全部在中带,则为 复制。根据已有知识,你认为第一种现象会不会出现?_________。
(2)有人提出:将以上实验第二步培养得到的大肠杆菌的DNA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就能直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如果轻带和重带各占1/2,则一定为半保留复制。这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DNA复制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DNA片段示意图,请结合DNA分子结构特点,请回答:
(1)请指出该图中一处明显的错误: 。
(2)DNA是由许多[ ](填标号) 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3)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15N的同位素培养液中,此图中所示的 (填标号)处可以测到15N;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32P的同位素培养液中,此图中所示的 (填标号)处可以测到32P。
(4)若该DNA中A/G=0.4,则C/T=____________。
(5)基因是指______________,其___ 代表了遗传信息。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奈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在预实验的基础上,他们又将进一步设计实验探究奈乙酸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月季枝条若干、烧杯、培养皿、量筒、NAA、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七个烧杯,分别编号为1~7, 2~7号烧杯中配制等量有浓度梯度的萘乙酸溶液,1号烧杯中装入等量的蒸馏水;
第二步: 将月季枝条随机均分为7等份,将7份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相应溶液中一段时间;
第三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第四步:对扦插的枝条生根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情况如图所示。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同时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2)8 ppm的萘乙酸溶液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是 作用。
(3)选择枝条时,枝条上要保留一些幼芽或幼叶,这是因为 。
(4)预实验中设置清水组(即奈乙酸溶液为0ppm)的目的是 。
(5)预实验之后若要进一步确定奈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则应如何进行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