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结合下面图表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 | B.青霉素和利福平都能用来杀灭病毒 |
C.结核杆菌的②和③都能发生在拟核中 | D.①②③④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
甲种子萌发时释放CO2的量大于吸入O2的量,乙种子萌发时吸入O2的量大于释放CO2的量,最可能的原因是
A.甲的呼吸底物有糖类和脂肪,乙的呼吸类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存 |
B.甲的呼吸类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存,乙的呼吸底物有糖类和脂肪 |
C.甲的无氧呼吸强度大于有氧呼吸强度,乙的呼吸消耗脂肪的量大于糖类 |
D.甲的呼吸消耗脂肪的量大于糖类,乙的无氧呼吸强度大于有氧呼吸强度 |
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一演绎法
③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④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
⑤分离各种细胞器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差速离心法
A.①②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⑤ | D.②③④⑤ |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被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32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
①ATP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落②部分被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面积相等的四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温度/℃ |
27 |
28 |
29 |
30 |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
-1 |
-2 |
-3 |
-1 |
暗处理前与光照后重量变化/mg |
+4 |
+4 |
+4 |
+2 |
A.27℃下该植物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最高
B.该植物在30℃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C.照光时,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照光时,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4mg/h
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质a可以表示蔗糖在b的作用下水解的过程 |
B.图甲中物质b在高温、低温、过酸、过碱时会永久失活 |
C.图乙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其对应的酶浓度是曲线①>曲线②>曲线③ |
D.图乙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其对应的温度是曲线①>曲线②>曲线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