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知某一小片段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获得该基因的最佳方法是
| A.用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 |
| B.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人工合成 |
| C.将供体DNA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中,再进一步筛选 |
| D.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mRNA |
下图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是变异不定向的表现 |
| B.A--B的变化通过生存斗争实现 |
| 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
| D.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个体抗药性能增强 |
对下列细胞图中有关染色体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可能是体细胞,也可能是生殖细胞 |
| B.甲图所示的细胞如果是体细胞,该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 |
| C.乙图所示的细胞如果是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一部分,则该生物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
| D.乙图中含有4个DNA分子、4个着丝点、4个中心粒 |
已知a、b、c、d是某细菌DNA片段上的4个基因,图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虚线表示所缺失的基因。若分别检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是
| A.基因a | B.基因b | C.基因c | D.基因d |
右图纵轴表示青霉菌的菌株数,横轴表示青霉素的产量,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菌株数与产量之间的变化,曲线b、c、d表示某实验小组用不同剂量诱变剂处理后菌株数与产量之间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最符合人们要求的菌株是d曲线对应的菌株 |
| B.b、c、d三曲线比较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
| C.曲线b和a相比说明诱变剂可诱发基因突变,使青霉素产量提高 |
| D.结果表明,不同剂量诱变剂处理最终能得到符合要求的类型 |
下列不能作为基因工程操作工具的是
| A.限制酶 | B.DNA连接酶 | C.DNA聚合酶 | D.噬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