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随着化学农药的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害虫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危害很严重,如近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爆发成灾,造成经济损失每年达100亿元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科学工作者经研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科技攻关,我国科技工作者已成功地将该毒蛋白基因导入到棉花植株内并成功实现表达。由于棉铃虫吃了新品种“转基因抗虫棉”植株后会死亡,所以该棉花新品种在1998年推广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请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______的结果。
(2)“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培育应用了______新技术。
(3)在培养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过程中,所用的基因的“剪刀”是______,基因的“针线”是______,基因的运载工具是______。
(4)将毒蛋白转入棉花植株内的操作步骤是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基因抗虫棉”抗害虫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回答问题:
(1)甲遗传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填“X”、“Y”或“常”)染色体上的 (填“显”或“隐”)性遗传病,乙遗传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填“X”、“Y”或“常”)染色体上的 (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图1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请据图回答:⑴图1中,[ ] 和[ ] 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图中的①②③所构成结构的名称是 。
⑵图2中,②的名称是 ,④的名称是 。
⑶假设图2的①中共有600个碱基对,则由它控制形成的②中含有 个密码子,最多需要 个④来搬运氨基酸,最终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最多不超过 种。
⑷请据图2中的②链写出①中模板链的相应的碱基排列顺序:
(5)据图2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该细胞内遗传信息流的过程: 。
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1)根据图甲可以判断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 条;其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
(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 、 个染色体组;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 阶段。(填标号)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乙图中的__________时期。(填标号)
(4)若该动物雌雄交配后产下多个子代,各子代之间及子代与亲本间性状差异很大,这与甲图中 细胞所处时期发生的变异关系最密切。
(5)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 (填写①、②或③);细胞IV的基因型是 。
豌豆花腋生和顶生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下列是几组杂交实验结果。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豌豆花腋生和顶生是一对________性状,其中 为显性。
(2)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合三后代的腋生豌豆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
(4)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
(5)该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利用微生物分解淀粉生产糖浆具广阔的应用前景。某同学为了从长期种植马铃薯的土壤中分离出能够高效分解淀粉的细菌,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步骤:
①配制以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为了使培养基凝固成固体,应该向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②将土壤样品接种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上,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___________。
③将接种针灭菌后,从②中的培养基上挑取一定量细菌,接种入__________(填“固体”、“半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在恒温摇床上培养24h,使细菌大量繁殖。
④配制与①相同的培养基,并加入少量碘液,使培养基呈蓝紫色。用 法将上一步大量繁殖后的细菌接种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上。
⑤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现_______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经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2)上述所有倒平板和接种操作,都应在超净台上________附近进行。
(3)上述实验步骤中,从用途看,①所用培养基属于_________培养基,⑤所用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4)实验室消毒的方法有 、 等。
(5)灭菌的方法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