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城乡的统筹协调,与人类文明的变迁密切相关。阅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周代礼制规定:在都城中,“市四面有门,每日市门开……市中惟民乃得入,凡公卿大夫有爵位及士者皆不得入,入则有罚。”
乾隆年间,一位朝鲜使者在游逛北京庙市时,发现内阁学士崧贵拿着银子与商人侃价,不由“大骇之”。一位英国人则在游记中写道,北京皇城以东的地区,“街道上的房子绝大部分是商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周代城市商业和清代城市商业的区别。
19世纪以来,今天中国的著名都市逐渐涌现。第一等级的大都会是上海,独自一级无与伦比。上海原是一海隅县城,因缘时会,竟一跃而握中国都市牛耳。
(2)结合所学,分析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最繁华都市的历史条件。
长江三角洲是世界著名城市带之一,上海为其龙头城市。图10为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规划用地分布示意图。
上海外高桥综合区的先进制造业,有240多家出口加工企业,其中包括12家高新技术企业,在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9.59亿元。
(3)评价①功能区的发展条件。
大气环流会影响城市工业区的分布,英国城镇就受此影响存在功能区的东西差异。
(4)依据伦敦市工业区和图中①功能区的分布特点,任选其一,说明大气环流对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气象部门对于台风等灾害天气,通过卫星遥感等高科教一手段,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发布、早处置、趋利避害,力争将损失降低。
(5)指出台风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地区,并依据材料列举主要应对措施。
材料一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都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部署。
材料二 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城乡规划法》。从原有的《城市规划法、》到现在的《城乡规划法》,我国正在进入城乡一体规划时代。
材料三 各省市政府主管部门在实施《城乡规划法》的过程中,加快职能转变步伐,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6)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实现城乡统筹规划管理,是怎样坚持依法治国的。(9分)
材料1:2010年上半年,投资骤然加速,中国经济面临过热危险。尤其是全国的能源紧缺,更是掀起了新一轮电力投资开发热。2010年8月,国务院成立6个督查组,对12个省区在建和拟建的电站项目依照相关法律督促检查。
材料2:2010年11月,国家发布《关于坚决制止无序建设意见的通知》,叫停了13个电站项目。
材料3:2010年12月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投资反弹,促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平。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国务院为什么要对在建和拟建的电站项目进行清查?
(2)运用宏观调控的知识,说明材料中国家如何控制投资增长过快?
2010年10月15日,温家宝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这意味着我党的执政理念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请运用认识论知识回答“十二五”规划目标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体现的哲理。
目前,鬼神迷信、伪科学、新有神论和邪教,利用人们的好奇心,打着“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和“科学”旗号,兜售自己的货色,祸害社会,但却被一些中学生所接受,有的甚至被弄得神魂颠倒,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
结合材料及辩证唯物论知识回答,为什么中学生必须坚决同迷信思想作斗争?
自2010年初至今,中国各地连续遭遇较为严重的旱情,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由此暴露无遗。有学者指出,中国许多水利设施都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面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十多亿人口的粮食需求以及越来越复杂的气候变化,水利建设面临许多压力和挑战。因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集中阐述水利建设要旨并明确相应的政策保障。
这段材料包含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2011年3月10日,在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4.7度,东经97.9度,震源深度约10千米。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云南盈江县副县长李智仁说,截至16时,地震已造成16人死亡,140多人受伤。此后10分钟内,当地又连续发生3次余震,震级为4.7、4.5和3.6级。国务院救灾工作组于10日晚间抵达地震灾区,伤员救治、遇难人员善后和群众的转移安置等各项救灾工作正在有序展开。此外,多支救援力量也驰援盈江,各方救灾款物陆续抵达。
辨题: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