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的变动趋势。图4为1998~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读图3,在1995~2005年期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的变化
A.1995年以来持续向南移动 | B.总体有向西南移动的趋势 |
C.1998年以后移动速度较快 | D.1998年至2000年有西移趋势 |
产生这10年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移动趋势的成因可能是
A.西部大开发使西部的能源消费增加 | B.“振兴东北”使东北能源消费增加 |
C.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增长幅度加快 | D.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
根据图4,可知
A.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在2000年达到最大值 |
B.进入![]() |
C.1998~2006年期间我国一直进口能源,没有出口能源 |
D.图示大多数年份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大于消费总量 |
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已于2004年建成通气。该工程主线的西部起点位于( )
A.塔里木盆地 | B.准噶尔盆地 |
C.柴达木盆地 | D.鄂尔多斯高原 |
(双选)南水北调东线方案所经过的江河流域是( )
A.长江流域、淮河流域 | B.黄河流域、海河流域 |
C.珠江流域、钱塘江流域 | D.雅鲁藏布江流域、澜沧江流域 |
山西省的电能主要输往( )
A.上海 | B.江苏 | C.京、津 | D.辽宁 |
在山西发展以火电为主的电力工业,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山西重工业密集,需要大量电力 |
B.将煤炭转换成电能,输送方便,减轻运输压力 |
C.山西发展火电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
D.可以有效调整各地区电网 |
限制山西省能源基地发展的自然因素是( )
A.劳动力资源匮乏 | B.煤炭资源分布呈零散状 |
C.晋西南地区对外通道狭窄 | D.晋中和晋北地区,水资源紧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