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其盛况不仅在中国留学史上是空前的,也
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时间上,中国人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晚了
数十年,但在人数上,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情况大事年表
1895年 |
御史杨深秀上奏:日本明治维新功在留学生,请派人赴日学习。 |
1896年 |
清朝驻日公使带赴日本学习的13名使馆学生为中国学生留日之始。![]() |
1898年 |
各省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刺激开始派遣留日学生。 |
1900年 |
留日学生达140余人,成立励志会,创办《译书汇编》翻译欧美启蒙思想家名著。又改建“以民族主义为宗旨”的中国青年会。 |
1901年 |
清末新政开始,官费、私费留学的高潮掀起。当时的留学地域,英美德法俄各国皆有,但东渡日本者占90%以上。留学生秦力山在孙中山支持下创办《国民报》,宣扬革命救亡。这年,陈独秀因宣传反清被迫逃亡日本留学。 |
l903年 |
留日学生达到1300余人。留学生黄兴、陈天华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提倡“鼓吹、起义、暗杀” 以“实行民族主义”。此后,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游学译编》、《浙江潮》等与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革命宣传相呼应。 |
1905年 |
留日学生激增,一年后达到12000余人,以江浙、两湖、广东和四川为最多。这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4)近代中国留学教育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进。根据材料
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06十年间促使中国青少年留日活动兴起和发展的
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说明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
(5)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中日两国间留学教育兴起的共同原因。
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
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 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C.取消商品贸易 | 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
许多中学的校园食堂里推行 IC 卡就餐制,该卡应用的是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这一技术运用与哪次工业革命成就有关?
A.第一次工业革命 | B.第二次工业革命 |
C.第三次工业革命 | D.新知识经济的兴起 |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
观察下图,开辟图中①②两条新航线的航海家分别是
A.迪亚士、哥伦布 | B.哥伦布、达•伽马 |
C.达•伽马、麦哲伦船队 | D.哥伦布、麦哲伦船队 |
下列关于中国传播媒介的“第一”,完全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是在19世纪70年代②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是在20世纪20年代③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④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正式开通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