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中,MN为很大的薄金属板(可理解为无限大),金属板原来不带电。在金属板的右侧,距金属板距离为d的位置上放入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产生了如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P是点电荷右侧,与点电荷之间的距离也为d的一个点,几位同学想求出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
,但发现问题很难。几位同学经过仔细研究,从图乙所示的电场得到了一些启示,经过查阅资料他们知道: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与图乙中虚线右侧的电场分布是一样的。图乙中两异号点电荷电荷量的大小均为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d,虚线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由此他们分别求出了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一共有以下四个不同的答案(答案中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a所示,物块A、B间拴接一个压缩后被锁定的弹簧,整个系统静止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中A物块最初与左侧固定的挡板相接触,B物块质量为2kg。现解除对弹簧的锁定,在A离开挡板后,B物块的v-t图如图b所示,则可知( )
A.在A离开挡板前,A、B系统动量不守恒,之后守恒
B.在A离开挡板前,A、B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之后不守恒
C.弹簧锁定时其弹性势能为9J
D.A的质量为1kg,在A离开挡板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3J
图示为t=0时刻两波源间的波形图像,波源S1和S2分别位于坐标原点和x=1.2m处,质点M位于x=0.6m处,此时图中x=0.4m和x=0.8m处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已知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0.4m/s、振幅均为A=2cm,其中S1只振动了一个周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0.5s时,质点P、Q都刚好运动到M点 |
B.t=1s时,x=0.4m与x=0.8m之间的质点速度均为零 |
C.t=2.25s时,质点M的位移为4cm |
D.t=4s时,x=0.3m处质点的位移为2cm |
如图为装有食品的密封包装袋在不同物理环境下的两张照片,甲摄于压强为P0、气温为18℃的环境下,乙摄于压强为0.9P0、气温为10℃的环境下,其中P0为标准大气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包装袋内气体的压强小于乙图中袋内气体压强 |
B.乙图包装袋内气体的压强小于甲图中袋内气体压强 |
C.图中包装袋鼓起越厉害,袋内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越多 |
D.图中包装袋鼓起越厉害,袋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
如图所示,两匀强磁场分别分布在宽度均为a的相邻区域内,它们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现有一直角边边长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导线框,从图示位置以水平向右的恒定速度穿越该场区,若以线框中逆时针方向为电流正方向,则下列图线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内线框中感应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的是( )
如图所示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两颗卫星的轨道比较图,其中“嫦娥一号”卫星已于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作为“嫦娥一号”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卫星也将于2010年底发射升空,从而拉开中国探月二期工程的序幕。下列有关探月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中轨道高度可知“嫦娥一号”卫星在轨运行速度比“嫦娥二号”在轨运行速度大 |
B.从图中轨道高度可知“嫦娥一号”卫星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比“嫦娥二号”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小 |
C.“嫦娥一号”卫星在图示轨道上运行时的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
D.“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轨道上经过加速变轨,才能靠近月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