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举孝廉,除汉中府丞。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缔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免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肠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太祖下令曰:“河东太守杜畿,孔子所谓‘禹,吾无间然矣’。增秩中二千石”。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征为尚书。帝征吴,以畿为尚书仆射,统留事。受诏作御楼船,于陶河试船,遇风没。帝为之流涕,诏曰:“昔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谷而山死。故尚书仆射,于孟津试船,遂至覆没,忠之至也。朕甚愍焉。”追赠太仆,谥曰戴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持节,领西平太守领:统领
B.增秩中二千石秩:俸禄
C.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大义:重要的原则
D.下逮鸡肠犬豕,皆有章程章程:规章条理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杜畿“得人心”的一组是(    )
①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免之
②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③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
④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
⑤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
⑥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畿少年孤苦,以孝闻名。二十岁时担任郡的功曹,并暂时署理郑县县令的事务,亲临监狱断案,虽然年少但断案干净利落,很为郡中之人称奇。
B.杜畿在河东太守任上,为政宽缓,与民休息,特别对下属县的孝子、贞妇、顺孙,采取优抚政策,免除他们的徭役赋税,并时常慰问他们,因此深得百姓拥戴。
C.由于杜畿的精心治理,河东百姓家家丰衣足食,太祖征敌,军粮完全仰仗河东提供,在剿灭叛贼后,军粮尚有二十余万斛结余,为此,杜畿深得太祖赏识。
D.文帝时,杜畿担任尚书及尚书仆射等职,对文帝也忠心耿耿。因替文帝制作御船,在试船时不幸落水而死,文帝为之十分感动,追赠他为太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题每句3分,共14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盆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不知东方之既白(已经)
B.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简直)正襟危坐(危险)
C.挟飞仙以遨游(持,带。这里意为偕同)知不可乎骤得(突然)
D.举匏尊以相属(致意,引申为劝酒)方其破荆州(当)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苏子愀然輮使之然也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慢慢而游
C.惟江上之清风句读之不知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拘于时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侣鱼虾而友麋鹿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舞幽壑之潜蛟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下列各项对原文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上文第一段抒写客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超脱、积极的人生观。
B.上文第二段表现了作者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变”和“不变”的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比较理性地对待生活。
C.上文第三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D.《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翻译句子(6分,每句3分)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8分,每小题2分)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又喜将军之去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于涪大会,置酒作乐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2)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
B.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往
C.绝云气,负青天绝:断绝
D.彼且恶乎待哉待:凭借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则其负大舟也无力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B.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②而御六气之辩
C.①抢榆枋而止②三餐而反
D.①彼且奚适也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而后(鹏)乃今培风 B.(大椿)以八千岁为春
C.(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 D.(列子、宋荣子)犹有所待者也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B.第二段以冥灵、大椿等为例,说明物的寿命都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第三段作者认为宋荣子还是“有所待”,而列子达到了真正逍遥的境界。
D.作者认为只有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译文:
②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译文:

辛弃疾,宇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洲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墓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日:“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诸军之冠。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由来。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垢,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止。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虞允文当国(主持) B.期一月飞虎营栅成(满,整)
C.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真才实干) D.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利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是(  )
①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主办
②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
③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④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⑤逮其责令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
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皇上命令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军队的营房。
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灾工作。
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3分)


(2)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3分)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番国旧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堂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后琅邪人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寻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一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注]丹朱: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录其儿妇质录:抓去做人质。 B.除后军将军除:授予,任命。
C.虽数忤旨,而蒙赏赐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 D.好之愈笃笃:熟练。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愿“为人耿介”和“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A.①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②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
B.①愿徐去无异容②愿更令远,乃不复归
C.①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②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D.①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②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及有才华,因而受到重用。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虞愿尽管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仍还是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虞愿除了勤于吏治外,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并且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皇帝也因此很器重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5分)
(2)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