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19年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际联盟”无疑是他努力一生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但他能否征服美国呢?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在美国的策动下,联合国主持召开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有利于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元的地位大大加强,并大大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英国极为不满,拒绝批准这个协定,但美国突然宣布“租借法案”(二战期间美国对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法案)停止实行,英国立即发生财政危机。1945年12月,英国被迫批准了……在战后美苏对峙的形势下,西欧诸国被迫依附于美国,又屈从地接受了马歇尔计划。
——《世界史》
材料三:1970年美国和英国、西德、法国、日本在工业生产总值、出口贸易和黄金外汇储备方面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如下表。
国家 |
美国 |
英国 |
西德 |
法国 |
日本 |
工业总产值 |
37.8 |
6.5 |
10.1 |
6.5 |
9.45 |
出口贸易 |
15.2 |
6.8 |
12.2 |
6.4 |
6.9 |
黄金外汇储备 |
15.5 |
4.7 |
14.6 |
5.3 |
5.2 |
材料四:1970年8月15日,美国宣布了“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增加19%的进口附加税。这项措施将共同市场(欧共体)对美国出口的货物交付的平均关税增加了一倍。对此,西欧共同市场六国达成一致协议,要求美国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等措施,否则,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和“直接反击行动”。英国财政大臣立即通知美国,英国完全同意共同市场六国的建议。
——《世界现代史》
请完成:
(1)威尔逊的理想是否征服了美国?为什么?
(2)二战后初期,美国与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四反映西欧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有何重大变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何表现?
强调“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同时坚持人要自律”的德意志哲学家是
A.康德 | B.卢梭 | C.伏尔泰 | D.孟德斯鸠 |
“每一个基督徒,即使不购买赎罪券,但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灵魂同样可以得到救赎。”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
A.《圣经》 | B.《神曲》 | C.“九十五条论纲” | D.《十日谈》 |
长期以来,儒学一直为少数士大夫所垄断。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
A.“信仰即可得救”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牧师” |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已之心” |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