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危亡,匹夫有责!”,这是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心声,延安、西安、北平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北方抗日救亡运动的三大火炉区,在火炉效应下,民族救亡运动燃遍中华大地。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A、B、C三城为
抗日救亡运动的三大火炉区)
请完成:
(1)1935年12月,A城市抗日救亡运动的突出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产生的主要历史背景及历史影响是什么?
(2)1936年12月,C城市发生了什么事件?此事件突出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指出B城市的名称,说出它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地位。
(4)1937年,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过程有哪些?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共制定的抗战路线是什么?
(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24年 |
英普条约规定两国关税平等 |
1825年 |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
1842年 |
《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国门洞开” |
1849年 |
英国废除《航海条例》,并完全征服印度 |
拿破仑三世时期 |
法国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
1860年 |
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
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当时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对今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有很大的积极意义。试从儒、墨、道、法四家学派核心思想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明代中叶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试分析这种状况产生的社会原因,并从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农民起义中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结合史实分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作用?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世界局势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60年代末,中国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几乎不参加任何国际组织。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直到80年代,中国对国际社会只是谨慎和有限的参与。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