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为解决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指明了方向。某中学高三(5)班学生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 同学们通过探究了解到从200 4年开始,无锡市就开始进行统筹城乡就业的实验,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率先打破城乡就业堡垒,城乡一体化就业的路子,2009年被联合国选为在华统筹城乡就业的首批试验城市。同学们通过探究还了解到苏州昆山千灯镇大唐工业园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农民土地入股的办法,推进园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现代生态休闲农业。农民除了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外,还可以从土地经营的收入中分红。
(1)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上述做法对解决“三农”问题有何启示。(6分)
信息二 同学们从江苏有关部门和网络报。纸等了解到,在江苏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江苏全省全面启动了农村书屋的建设。截止到2 OO 8年上半年,全省已经有11个市(县、区)实现了农村书屋行政村全覆盖。同时,为了适应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省有关部门划拨专项经费,为有关文艺院团配置流动舞台车和水乡文化船。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江苏省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农村义化事业。(6分)
信息三 李某是江苏某地的种田大户,在记者采访中谈及大规模承包农田的酸甜苦辣时,倾诉了他的一些期盼:一盼土地流转承包方式有法可依,尽快出台一个便于操作的简易文本合同;二盼资金技术得到扶持,贷款不走关系,不找熟人;三盼社会环境更优化,排除农村“流氓恶霸”对种田大户的干扰;四盼干部转变作风,更加尊重农民的意愿,能得到更多技术、资金和信息上的支持服务。
(3)假如你是一名李某所在农村乡镇的党委书记,请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帮助李某实现他的期盼。(6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动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在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载人航天飞行实践中,我国航天人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这是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中国人的航天梦想能逐步实现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3)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对我国当今社会仍产生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于2014年9月27日举办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2500多年,儒家思想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注重节气、道德、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感的文化传统。
材料二:“我国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有“夙夜在公”(意思是从早到晚,勤于公务)的道德理念。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天下为公”的思想。对于这些思想,中国共产党又赋予其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践行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材料二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哪些基本观点?

丝绸之路既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融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蕴含中华文化的五彩丝绸、瓷器和包含西方智慧的乐舞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崛起,这条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新桥梁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二: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在此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就提出要共同建设30亿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倡议,为这条古老的商道注入新的升级活力,并引领欧亚大陆经济合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的重要意义。

2014年8月,教育部发布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加入了控制上网时间、低碳环保生活等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热心志愿服务、远离毒品、践行垃圾分类等内容也在守则中亮相。还有,勇于发表见解体现出了基础教育对个性培养的关注,而红灯停绿灯行、不抄袭不作弊等表述,更加具体详细,为中小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