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是不断变化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大件”的变化就是生动的事例。在20世纪50~60年代,“三大件”是指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以后,“三大件”逐渐演变为彩色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电话、空调和计算机;轿车、房子和旅游。据此回答10~12题。
14.从消费内容来看,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的消费属于 ( )
A.物质生活消费 B.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C.劳务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15.与彩色电视机相比,旅游商品属于 ( )
A.物质商品 B.耐用消费品 C.服务商品 D.专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
A.培育“四有”公民 | B.思想道德建设 |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D.三个面向 |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
A.在整个社会树立新的文明风尚 | B.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 |
C.发展“三个面向”的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文化 | D.培育“四有”公民 |
某村有一“风水宝地”,村民担心耕种会引来灾祸。村干部不信邪,带头承包了“风水宝地”,不仅没有遭灾,反而获得了可观的收入。针对上述情况,当地政府应该( )
A.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B.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C.完善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 | D.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
2009年5月21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提高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性社会思想的本领。对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一元化同多样化是统一的②一元化不符合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③既要坚持一元化,又要提倡多样化④一元化妨碍多样化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要求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
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④有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