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
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过程后,“很不错”的90%最终带来的过程可能
仅是59分。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要抓住机遇,实现事物的质变 ②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的决定作用
|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③④ |
在总统与国会之间,两者的竞争和矛盾使许多立法在关键时期因互不信任和猜忌而无法及时实施。这种现象在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否决与反否决中表现得最典型。到1995年,历届美国总统先后动用过2 500多次否决,其中最多的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635次)。战后,历届总统的否决率明显偏低,但也平均在两位数以上,其中最多的依次是杜鲁门(250次)和艾森豪威尔(180次)。这表明()
| A.在美国,总统权力日益扩大,对国会立法具有最终决定权 |
| B.总统具有立法倡议权,即建议国会立什么法 |
| C.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总统可以制约国会的立法行为 |
| D.总统与国会相互监督、彼此对对方负责 |
美国保守派人士约翰·罗伯茨于2005年9月29日在白宫东厅宣誓就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17任首席大法官。罗伯茨今年仅50岁,是美国两个世纪以来最年轻的首席大法官。据此完成1—3题。
1.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A.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 B.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C.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 D.实行终身制,无论何时都不得罢免
2.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主要职权是()
A.对所有案件进行审判 B.审判权和司法审查权
C.确定总统大选的结果是否有效 D.调解总统与国会间发生的矛盾纠纷
3.美国参议院以78票赞成、22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批准由布什总统提名的罗伯茨出任首席大法官,以填补9月3日病逝的前任首席大法官威廉·伦奎斯特留下的空缺。参议院当天是以口头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的,投反对票者均为民主党人。这说明()
A.美国实行两党制,两党的政策是根本对立的
B.美国实行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在政策上是有差别的
C.共和党在国会中占多数,因而成为执政党
D.法院选举的结果对政党利益至关重要
美国之所以选择三权分立的政体,是因为()
①美国建国之初的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 ②美国是近代欧洲移民新建的国家,受封建传统影响少,而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大 ③美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④三权分立能反映社会各阶层的意志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属于美国两党制的基本特征的是()
①两党轮流执政 ②在轮流执政的同时,多数时呈现一党拥有总统位置,另一党控制国会的交叉局面 ③赢得选举的胜利是政党的主要目标和存在价值 ④两党的宗旨和纲领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在政策主张上也日益趋同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近几十年来,为争取中间力量,两党在选举中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 A.两党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 |
| B.两党相互妥协,找到共同点 |
| C.两党竞选阵营越来越大 |
| D.两党的竞选纲领都向中间立场靠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