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l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
①列强侵略的加剧 ②西方文化的渗透③崇洋风气日盛 ④政府的大力倡导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业,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胜利后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罹此浩劫”,文中所言“压迫榨取”主要来自于

A.日本侵略者 B.封建地主阶级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l903年独资经营后更名为茂新面粉厂。l905年设立振新纱厂,l915年创建申新纺织厂。1917年3月起荣氏兄弟又先后在上海、无锡、汉口创设申新二至九厂。从中可看出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有
①“一战”期间发展迅速②官僚资本控制民族工业
③行业多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领域 ④集巾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
①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②作者提倡用国货
③五四前后,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④作者反对西方机器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表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①使中国社会传统的生活开始改变②使中国传统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③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④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