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中国经济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并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总体企稳回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完成了一个清晰的“V”型反转,实现GDP增长8.7%。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1)运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
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要求。(5分)
材料二:2009年,天津市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契机,经历了一场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式的质变.一年来,在农村新增种植业设施1 0.1万亩;建成了9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航天、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八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商贸旅游业对全市第三产业贡献率超过33%;自主创新的新项目占全部建设项目的90%,申请发明专利222项,12个国家级的创新平台落户滨海新区;培养和引进的一大批技术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撑;我市固定资产投赉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我市实现了生产总值增长16.5%的预计目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天津市是如何实现产业结构与发
展方式的质变的?(12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重庆人要知重庆事,阅读以下材料(摘自2015年1月18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了解今年市政府的相关工作任务,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挖掘地域文化;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国有文化资源,壮大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推进万达文旅城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增强重庆文化整体实力;倡导全民阅读,继续坚持三峡博物馆、重庆科技馆等历史、科技资源向市民免费开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工作;加强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保护和利用,传承历史文脉。
结合文化生活,分析材料一中重庆市如何推进文化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参加2015年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
材料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建议:
掌握遗产资源,夯实丝路认知——主动组织“一带一路”上的丝绸文化遗产调查,掌握丝绸文化遗产资源;用文物、图像、文献实证的丝绸史实勾划一幅权威的丝绸之路,夯实丝绸之路中丝绸的话语权。
抓住重点项目,保护丝路遗产——充分利用我国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的技术力量,推出“一带一路”出土丝绸文物及相关遗址的技术研究和保护项目。
做好展示平台,传播丝绸文化——充分利用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功能,主动对接国外著名博物馆进行展览交换,把以丝路之绸为主题的展览推向海外,传播中国丝绸文化。
传承丝绸技艺,开发丝绸产品——发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作用,让丝绸文化遗产在今天的丝绸原产地得到生产性保护,建设蚕桑生态基地和丝绸特色小镇,集聚非遗传承人、民间工艺师、纤维艺术家、时尚设计师及相关企业,打造具有中国元素的丝绸特色产品,重振丝绸辉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上述“建议”的依据。

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引发了某校高三(4)班学生的关注,同学们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话题:美丽中国,如何享受?
学生认为,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 (12分)

材料一: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了集中论述,提出“四个全面”是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是起保障作用的战略举措。
材料二:“全面深化改革”为企业发展插上翅膀。广东省某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由国企改制为民企之后,努力研究产品的市场定位,努力掌握轴承核心技术,积极申请专利,或者争取专利授权,技术的使用光明正大,产品的质量过硬,在业界赢得好声誉。经过多年的艰难转型,员工由1000多人减为130多人,产值从2000多万元上升到6000多万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企业的经营”知识,说明企业怎样经营才能取得成功。

材料一: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结构性减税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之一。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轻小型微型企业税费负担。全国924万余户个体工商户无需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占全部个体工商户的比例达63%以上。同时,将小型微型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执行期限并扩大范围。政策还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实施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同时,对蔬菜的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减轻物流企业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税收负担。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材料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遵循“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一重要原则,更加关注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与此前发展中较多追求“国强”相比,将更加追求“民富”。
(1)结合材料一,运用财政作用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结构性减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注重“民富”的经济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就如何实现“民富”为政府建言献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