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2009年我国GDP(亿元)及人均GDP情况(元)

年份
1978
1980
1992
2001
2006
2008
2009
GDP
3645
4571.8
26937
95933
209407
300670
335353
人均GDP
381
463
2311
8622
16165
22640
24840

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二:2009年是我国建国六十周年。回顾我国建国六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六十年来,我们克服了各种挫折和困难,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坚定信念,终于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由一个贫弱落后的国家逐步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迈进。人们群众由当初的温饱不足到基本实现小康,现在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迈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增强了自己的综合国力,而且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2)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
(3)运用国家职能的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助推升级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为此,政府要创造条件,使人才、资本等市场充分发挥对创新的积极作用,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完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法治环境。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当前,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商品交易的重要途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网购用户总规模达到1.94亿人,网购使用率提升至37.8%。但是,由于担心用鼠标来购物“不安全”,也有很多人对网络购物持反对意见。“网络购物”是否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高二(1)班同学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究。请你身临其境参与探究:
[交流观点]

观点一
赞成网购。理由如下:
1.方便。不出家门就可以完成购物。
2.信息量大,可比性强,无需为了解价格而跑很多商家,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
3.网络运行成本低,相对于商场超市,价格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和竞争力。


观点二
反对网购,理由如下:
1.产品抽象,只能在网上看到图片,无法完全感知产品的质量。
2.购物网店无实体,无固定营业场所,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
3.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欺诈现象。

(1)你是否赞成网络购物?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深入论证]
在探究活动中,赞成网购的同学们重点分析了网购的积极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网购拓宽了消费渠道,促进了产品生产的多样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加工、邮寄、运输等行业的空前发展。与此同时,网络消费展示了消费个性,增强了消费者的满足感,提高了消费者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
(2)同学们得出的上述结论体现了消费反作用的哪些方面?

材料一:1978~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对比

年份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A)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B)
城乡人均收入比
(A/B)
1978
343.4
133.6
2.57
1995
4283.0
1577.7
2.71
2000
6280.0
2253.4
2.79
2011
21810.0
6977.0
3.13

材料二:未来五年,我国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众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说明国家的举措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2008年1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对2000名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虽然有37.4%的人对目前的就业或工作表示“信心不足”,但仍有53.0%的人表示“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认为国内的教育一直比较强调‘硬实力”,如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而在金融危机和就业压力下,青年应该着重培养“软实力”——包括心理调整能力,科学思维的决策判断力。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向上看,同时要转变就业观念,学会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1)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劳动者为什么要就业?
(2)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劳动者应树立怎样的就业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