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先生的《春蚕》曾描述:“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两家“不行了”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经营与管理不善 | B.不进行扩大再生产 |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 D.外国经济的入侵 |
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
C.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
D.动荡局势的加剧 |
该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单位:万吨)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当时的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
B.农村经济还没有走出发展低谷 |
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 |
D.纠“左”工作尚未在农村启动 |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阵地上去”相关的措施主要是
A.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 B.商品货币流通流域的改革 |
C.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 D.国有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
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会阻碍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
晚清历史演进的过程曲折而复杂,国内学术界涌现出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变迁的角度 | B.社会群体的角度 | C.社会思潮的角度 | D.现代化的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