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
4.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译文: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此论陋极。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论古人词,不辩是非,不别邪正,妄为褒贬,吾不谓然。
声名之显海,身分之高低,家数之大小,只问其精与不精,不系乎著作之多寡也。子建、渊明之诗,所传不满百首。然较之苏、黄、白、陆之数千百首者,相越何止万里。词中如飞卿、端已、正中、子野、东坡、少游、白石、梅溪诸家,脍炙人口之词,多不过二三十阕,少则十余阕或数阕,自足雄峙千古,无与为敌。
苏、辛并称,然两人绝不相似。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逮苏远矣。东坡心地光明磊落,忠爱根于性生,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和平。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故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苏、辛两家,各自不同。后人无东坡胸襟,又无稼轩气概,漫为规模,适形粗鄙耳。本文第一段中论及宋代好几位词人,耆卿是 ,少游是
作者对“蔡伯世云”的意见是(选用文中词句回答)
本文第二段中,作者写“子健、渊明”的目的是。
作者认为苏、辛并称,然两人绝不相似,请联系文意(可适当结合你对两位词人的了解),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东坡先生墓志铭(有删改)
苏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人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甚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敛。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会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解释加点字词
(1)比冠,学通经史()(2)卒完城以闻()翻译下列句子
(1)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与“吾谁与守”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 |
B.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
C.渺渺兮予怀(《前赤壁赋》) |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
请用“/”的符号给下列句子断句。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把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钱乙,字仲阳。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稍长读书,从吕君问医。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又稍数岁,乃迎以归。是时乙年三十余。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后七年,父以寿终,丧葬如礼。其事吕君,犹事父。吕君殁,无嗣,为之收葬行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
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明年,皇子仪国公,病瘈瘲①,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对,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自是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俄以病免。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
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②也,周痹入藏(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使病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挖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③,卒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人或得异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而考之,皆中。末年挛痹浸剧,其嗜酒喜寒食,皆不肯禁。自诊之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享年八十二,终于家。
(节选自《宋史·钱乙传》)
【注】①瘈瘲(zì zhòng):病症名,抽搐。②周痹:病症名,为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血脉、肌肉所致。③度越纵舍:古代军事用语。比喻临床治病,灵活辨证施治。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哀其孤,收养为子哀:同情 |
B.小臣适当其愈适:恰好 |
C.秉火烛其下秉:拿、持 |
D.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阅:察看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楚兵且破 |
B.俄以病免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C.因自制药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
D.退而考之项王嗔目而叱之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钱乙在治病方面颇有效验的一组是( )
①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②入进黄土汤而愈
③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④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
⑤自以意治之,辄愈⑥退而考之,皆中
A.①③④ | B.①②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钱乙事亲至孝。对生父,他将其寻回并养老送终。对养父,生时侍奉如同生父,死后为其安葬服丧。 |
B.钱乙不肯居功。他曾指出自己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治疗皇子的病症,是因为众国医的治疗已有成效,皇子已接近痊愈。 |
C.钱乙医术高超。他想出将病症转移来保全生命的办法。除了自制药液日夜饮用,还亲自挖来茯苓服用。 |
D.钱乙辩证施治。他治病时博采众长,不拘泥于某一流派。他不固执守旧,而是根据病症灵活治疗,最终也符合古法。 |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脏)者死,吾其已夫!”
(2)自是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
(3)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凡稻刈获之后,离稿①取粒。束稿于手而击取者半,聚稿于场而曳牛滚石以取者半。凡束手而击者,受击之物或用木桶,或用石板。收获之时雨多霁②少,田稻交湿不可登场者,以木桶就田击取。晴霁稻干,则用石板甚便也。
凡服牛曳石滚压场中,视人手击取者力省三倍。但作种之谷,恐磨去壳尖,减削生机。故南方多种之家,场禾多藉牛力,而来年作种者则宁向石板击取也。
凡稻最佳者九穰③一秕,倘风雨不时,耘耔失节,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凡去秕,南方尽用风车扇去。北方稻少,用扬法,即以扬麦、黍者扬稻,盖不若风车之便也。
凡稻去壳用砻④,去膜用舂、用碾。然水碓主舂,则兼并砻功,燥干之谷入碾亦省砻也。凡砻有二种,一用木为之,截木尺许(质多用松),斫合成大磨形,两扇皆凿纵斜齿,下合植榫穿贯上合,空中受谷。木砻攻米二千余石,其身乃尽。凡木砻,谷不甚燥者入砻亦不碎,故入贡军国漕储千万,皆出此中也。一土砻,析竹匡围成圈,实洁净黄土于内,上下两面各嵌竹齿。上合空受谷,其量倍于木砻。谷稍滋湿者入其中即碎断。土砻攻米二百石,其身乃朽。凡木砻必用健夫,土砻即孱妇弱子可胜其任。庶民饔飧皆出此中也。
(摘自《天工开物·粹精第四》)
注释:①稿:谷类植物之茎,即秆。 ②霁:天晴。③穰(ránɡ):庄稼丰收,指谷粒饱满。④砻(lónɡ):去掉稻壳的碾磨型农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人手击取者力省三倍视:比较 |
B.而来年作种者则宁向石板击取也 宁:宁可,宁愿 |
C.南方尽用风车扇去尽:都,全部 |
D.谷稍滋湿者入其中即碎断稍:逐渐,慢慢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量倍于木砻以其无礼于晋 |
B.木砻攻米二千余石,其身乃尽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即以扬麦、黍者扬稻比去,以手阖门 |
D.孱妇弱子可胜其任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水稻脱粒技术的一组是
①束稿于手而击取 ②以木桶就田击取
③场禾多藉牛力④北方稻少,用扬法
⑤去膜用舂、用碾 ⑥两扇皆凿纵斜齿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介绍了水稻的不同脱粒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或因天气而别,或因地域而别,或因用途而别。 |
B.文章生动地描写了古代水稻收获季节,男女老幼或收割、或脱粒、或攻米的劳动场景。 |
C.留作种子的水稻,一般不用石磙在场中碾压,最好在石板上摔打,以免磨掉壳尖,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
D.“砻”是用来加工稻米的工具,木砻比土砻耐用,加工出的稻米质量也好,但使用起来比较费力。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束稿于手而击取者半,聚稿于场而曳牛滚石以取者半。
(2)倘风雨不时,耘耔失节,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
(3)故入贡军国漕储千万,皆出此中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尤世威,榆林卫人。与兄世功、弟世禄并勇敢知名。天启中,世威积官建昌营参将,调守墙子路。七年迁山海中部副总兵。宁远告警,从大帅满桂赴援,力战城东有功,增秩受赐。
崇祯二年擢总兵官,镇守居庸、昌平。其冬,京师戒严,命提兵五千防顺义。俄命还镇,防护诸陵。四年代宋伟为山海总兵官,积资至左都督。
明年正月,贼陷凤阳。世威以二千五百骑赴之,抵亳州。会总督洪承畴出关讨贼,次信阳,命世威趋汝州。甫二日承畴亦至时贼见河南兵盛悉奔入关中以世威部下皆劲旅令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雒南兰草川朱阳关之险。及承畴既入关,贼避之而南,复由蓝田走卢氏。扼于世威,仍入商、雒山中。世威军暴露久,大疫,与贼战失利。世威及游击刘肇基、罗岱俱负重伤,军大溃。贼遂越卢氏,走永宁。事闻,命解任候勘。十年,宣大总督卢象升言:“世威善抚士卒,晓军机,徒以数千客旅久戍荒山,疾作失利。今当用兵时,弃之可惜。”乃命赴象升军自效。及象升战殁,自免归。
十五年以廷臣荐,命与弟世禄赴京候调。召对中左门,复告归。明年十月,李自成陷西安,传檄榆林招降。总兵官王定惧,率所部精兵弃城走。时巡抚张凤翼未至,城中士马单弱,人心汹汹。布政使都任亟集副将惠显、参将刘廷杰等与众议城守。众推世威为主帅。无何,贼十万众陷延安。廷杰募死士,乞师套部。师将至,贼分兵却之,攻城甚力。官军力战,杀贼无算。贼益众来攻,起飞楼逼城中,矢石交至,世威等战益厉。守七昼夜,贼乃穴城,置大炮轰之,城遂破。世威等犹督众巷战,妇人竖子亦发屋瓦击贼,贼尸相枕藉。世威被执,缚至西安。自成坐秦王府欲降之,世威不屈膝。自成怒,杀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威积官建昌营参将积:累积 |
B.次信阳,命世威趋汝州次:驻扎 |
C.布政使都任亟集副将惠显、参将刘廷杰等与众议城守亟:急忙 |
D.贼益众来攻,起飞楼逼城中益:更加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二日/承畴亦至时贼/见河南兵盛/悉奔入关中/以世威部下皆劲旅/令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雒南兰草川朱阳关之险 |
B.甫二日/承畴亦至时贼/见河南兵盛/悉奔入关中以世威/部下皆劲旅/令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雒南兰草川朱阳关之险 |
C.甫二日/承畴亦至/时贼见河南兵盛/悉奔入关中/以世威部下皆劲旅/令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雒南兰草川朱阳关之险 |
D.甫二日/承畴亦至/时贼见河南兵盛/悉奔入关中以世威/部下皆劲旅/令与参将徐来朝分驻永宁卢氏/山中以扼雒南兰草川朱阳关之险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世威因勇敢、有战功,官职得以提升。天启年间,尤世威不断升职,做到建昌营参将;后因跟随大帅满桂在城东奋战立下战功,他的职位又得到提升。 |
B.尤世威曾因作战失利被解除职务。他率领的军队跟贼兵交战时,他和游击将军刘肇基、罗岱都负了重伤,因而导致大败。朝廷知道后就把世威的职务解除,让他听候查处。 |
C.尤世威在朝臣中有较高威望。他被皇帝解除职务后,卢象升为他在皇帝面前求情;崇祯十五年因朝臣推荐,受命赴京等候调用;榆林城危急时大家推他当主帅。 |
D.尤世威勇武忠诚,至死不屈。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发兵十万大力攻打榆林,世威等拼死守城,榆林失守被俘后,他至死不降,以身殉国。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威善抚士卒,晓军机,徒以数千客旅久戍荒山,疾作失利。
(2)世威等犹督众巷战,妇人竖子亦发屋瓦击贼,贼尸相枕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