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
宝钞23、银1、布1 |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
银52、稻谷1 |
表2反映了
A. | 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 B. | 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
C. | 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 D. | 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获得了惊人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B.经济体制的调整创新 |
C.凯恩斯主义广泛应用 | D.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 |
对下表数据信息的解读,准确的是()
工业生产增长(与1870年相比)倍数 |
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
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 |
||||
国家 |
英 |
德 |
英 |
德 |
英 |
德 |
1913年 |
1.3 |
4.6 |
14% |
16% |
15% |
13% |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推动了英德贸易的发展
B.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德国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C.殖民地是英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D.德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9世纪晚期,英国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而下院只是“充当内阁登记机关”,首相和内阁对下院议会党团的控制大为加强,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这反映出()
A.议会丧失了立法权 | B.内阁权力显著膨胀 |
C.议会改革增设机构 | D.内阁成为议会附属 |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A.倡导民主政治 | B.强调依法治国 |
C.对理性的尊崇 | D.忽视集体利益 |
在“大跃进”时期,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其办法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责任田效果明显,促使更多的农民起而仿效。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田。这说明()
A.农民热烈响应国家的跃进计划 |
B.农村政策调整提高生产积极性 |
C.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已经开始 |
D.兼顾公私利益有利于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