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
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
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 | ①④ | B. | ②③ | C. | ①②③ | D. | ①③④ |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
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
有学者指出:“根据列宁‘评判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标准衡量,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这种观点()
A.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严重脱离当时国情 |
B.在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中能够体现 |
C.认为董仲舒的思想缺乏民本色彩 |
D.认为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不利于稳定儒学的社会地位 |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下面不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客观上有利于求科学之真 |
B.重义轻利阻碍商品经济的转型发展 |
C.理学取代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
D.官方哲学左右知识分子的治学态度 |
宋代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成为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 )
A.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
B.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
C.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 |
D.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 |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说:“自秦汉以来,虽有一副君主专制的骨架,但骨肉之间实含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血脉,而因此民本主义血脉的周身流转,遂使君主专制的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苏解。”“民本主义血脉”能够得以“周身流转”,主要得益于()
A.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 |
B.“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 |
C.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 |
D.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