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C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 年份 |
日 |
英 |
美 |
法 |
德 |
| 1921-1929年 |
3.0 |
1.7 |
4.3 |
9.4 |
7.1 |
| 1930-1937年 |
9.9 |
2.7 |
0.7 |
-3.9 |
-0.3 |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午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的走势。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汁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C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C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五十年来中国政治诚然并无进化,但国民的自觉政治意识即民族建国精神和民主精神日益鲜明、扩大,而旧势力不过是旧时代的幽魂。一二十年的猖獗,势所难免,……经过一番后,政治上的新时代,自然会产生出来。
1. 你是否赞同梁启超“五十年来中国政治诚然并无进化”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2. 一二十年后,中国是否产生了“政治上的新时代”?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 时间 区域 |
东汉后期 |
唐朝前期 |
| 黄河流域 |
765 |
669 |
| 长江流域 |
342 |
611 |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 时间 |
历史资料 |
| 1831~1836年 |
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考察 |
| 1840年 |
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的轮船航班开通 |
| 1858~1864年 |
瑞典地质学家伊雷克先后对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进行了3次考察,并绘制了详细地图 |
| 1859年 |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
| 1869年 |
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开通 |
| 1869年 |
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开通 |
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 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
战争与和平的抉择
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标志着德意志民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然而,德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断裂巨大,某些模式一去不复返了。以"战争与和平的抉择"为主题,叙述德国20世纪以来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