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2)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神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对此,某报记者就"我心中的幸福"采访了不同人群,以下是他们的看法。
(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农民工、家庭主妇和企业家对幸福的看法中任选一种,就是先他们"心中的幸福"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4)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结合大学生对幸福的看法,谈谈国家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时间 |
内 容 |
2009.10----2010.10 |
中共中央作出决议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提出建议,建议出台之前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和全国工商联领导人的意见和建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
2010.11---2011.2 |
国家发改委启动“共绘新蓝图----我为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广泛征求和吸取各方面合理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十二五”规划草案。 |
2011.3.5---3.14 |
“十二五”规划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审议讨论,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十二五”规划草案,这标志着“十二五”规划的形成 |
十二五”规划纲要诞生过程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哪些知识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梦想由个体梦想汇聚而成,它通过实现个人权利与个人福祉来实现,我们党和政府关注每一个公民个体具体梦想的实现,为个体全面的发展创造了可能,个人梦想又可以推动国家发展。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S省政府认为,城镇化成功与否,绝非以城市数量和城市人1:2的增长来判断。相比“数量”的变化,城镇化应该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即社会公平和协调发展问题。城镇化可以提高社会公平,可以解决农民工和未来更多农民进城后公平分享到公共服务的问题。要防止一味追求城镇化率,对农村竭泽而渔,这就更需要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结合材料 ,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政府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出谋划策。(12分)
为了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某市政府举行专家座谈会,与会的专家学者根据各自不同的学术研究领域,围绕城市形象定位、策划包装,城区的规划与建设,特色旅游产业及产品的建设与开发及城市宣传品的设计开发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为该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可供借鉴的操作建议及发展良策有人据材料认为,该市政府的做法是引导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最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请你运用民主决策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材料一
2013年上半年江苏省某市农民人均收入情况
种类 |
工资性收入 |
经营性收入 |
财产性收入 |
转移性收入 |
数额(元) |
5178 |
2553 |
372 |
824 |
增速(﹪) |
14.6 |
14.2 |
9.4 |
18.5 |
注:转移性收入是指惠农政策、社会保障等所带来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退休、养老金等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该市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的增幅分别回落5.9、6.1个百分点。
材料二据调查,目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很大、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照该市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到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需年均增长15.8%以上,形势不容乐观。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应如何实现该市农民“收入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