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8月 9日,台风“莫拉克”正面袭击福建、浙江。在与“莫拉克”较量的第一线,浙江全省6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6分钟进行一次全方位立体扫描,10分钟作一次全省拼图,为全省防台抗风提供较为准确的气象预报。这说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②对事物的认识并非都来自实践 
③现代科技手段能延伸人的认识器官,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了给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提高财政赤字率的积极意义是
①发挥财政作用,刺激社会总需求
②扩大有效供给,防范金融风险
③扩大财政支出,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
④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充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为推广新能源汽车,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购买者给予一定的补贴,消费者按销售价格扣减补贴后支付。下图为我国对里程数小于15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的补贴金额(万元/辆)。该车补贴标准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①新能源汽车的价值量逐渐变大
②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预期发生改变
③新能源汽车企业优胜劣汰加速
④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逐年萎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阅读漫画“各有所需”(作者:孙作范)可以得到以下思考

A.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中的存在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C.不同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水平决定了认识差异的产生
D.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连水蒸气也不沾的新型纳米材料。在工业上该材料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比如,可用来提高发电厂换热器的冷凝换热性能,还可防止机翼结冰和结霜造成的安全事故等。这一开发佐证了
①实践能力建立在认识能力提高的基础上
②科学实验深化了人类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③研究开发要摆脱自然材料客观属性的制约
④“思维的眼睛”可以逐步解开自然界之谜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国务院要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加强规划建设管控,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增强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海绵城市建设体现了

A.尊重自在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实践赋予客观世界“人化”的特点
C.人们根据自身需要创造了具体联系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