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气候变化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 气候与经济
多变的气候对社会经济各层面的影响也日渐深远,气象因素正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巨大力量。极端气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首先对农业生产力可能会造成影响,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商品化上可能下降5%到10%。专家认为,气候变暖与经济发展将导致能源消费与供给结构性矛盾加剧,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将受到影响。此外,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近百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
信息二 气候与政治
气候变化给全球各地的政治局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本来就脆弱的国家和地区。持续快速恶化的环境加大了政治和经济压力,导致某些国家国内关系高度紧张;北极地区也成为各国争夺领土和资源的新战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此刊发文章说:气候变化可能引起政治动荡及国际争端。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把达尔富尔冲突同全球变暖联系在了一起,尽管专家对于把达尔富尔问题同气候变化直接联系起来持谨慎态度,但是他们表示,东非地区的迅速沙漠化从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快。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就气候变化给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
(2)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到各国利益。请你结合信息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3)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深深体会到气候变暖其实与我们人类活动息息相关,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探讨我们青少年能为应对气候变暖做些什么。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第九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于2015年10月在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文博会的主题为“融-设计,让生活更美好”。回答下列小题。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平均利润持续强劲增长,这说明文化创新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推动人类思想和文化的进步
C.以继承传统文化为根基
D.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

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近年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动漫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应提高文化竞争力
②借鉴吸收国外各种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③要立足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④批判传统文化才是真正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一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了河南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泡馍;一条高铁,让上海有了西湖,让杭州有了黄浦江……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改变了文化的原有传播方式④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下边汉字“马”的不同字体中,我们能感悟到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②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汉字的内涵会因时而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评书艺术家田连元向记者介绍,“评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一种传统的艺术门类,从东汉开始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今后评书也需要融入现代元素改革创新,才不会衰落和消亡。”回答下列小题。
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传统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文化平等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假如请你写一份“保护评书文化遗产”的倡议书,你可以运用的观点有
①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集中展示
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以其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精美绝伦的古建筑艺术和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主要是为了

A.开发:使世界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最大化
B.共享:使人们领略东西文化的不同韵味
C.研究:使世界文化能逐渐融合以实现趋同
D.保护: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