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2009年11月19日电,欧盟领导人特别峰会
一致选举范龙佩、凯瑟琳·阿什顿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
主席、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他们被形象地称为
“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右图)。欧盟是当今世界最
成功的一体化组织,人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欧盟
各成员国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实体。
材料二 有分析称,在欧盟中享有更多影响力和发言权的法德领导人都不希望选出一个有足够国际影响力的欧盟“总统”。推选过程中,各国为了各自利益而勾心斗角,无疑是对欧盟建立“超主权国家”设想的最大嘲讽。欧盟各国领导人用暗箱操作的方式闭门推选,也与欧盟政治理念背道而驰。欧盟未来的政治前景或许是光明的,但起码在这两人的任期内,我们似乎是无法看到这份光明了。
|
材料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最大的亮点是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某校高三学生以“文化强国”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探究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信息:
【文化育人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共交化服务略显滞后,不少青少年尚未形成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心态,“精神饥渴”在物质满足的反衬下变得愈加强烈。为此我国政府指出,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运用《政治生活》和《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重视文化育人的依据。(10)
【文化产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意义。
【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年10月1日“孔子”步入纽约时代广场,传达“仁”、“和”精神。2011年10月25日,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
(3)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努力。请你从个人的角度谈一谈建设文化强国我们应该怎么做?(列举两点并分别说明理论依据。理论依据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任选一个角度)。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原因。
材料二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材料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14)
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举措。但近些年来,城乡居民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差距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不公和社会保障水平低下等,造成部分群众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头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就跑输了GDP。
材料二: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首年,也将是收入分配改革有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11年的工作安排中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
(1)联系材料,说明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3)联系实际,运用有关实践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认识。
材料一: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2011年7月9日闭幕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次会议对经济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水利问题作出安排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要全力以赴完成好6项重点任务。
材料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民生水利,让水利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近年来中国水利建设解民忧、惠民生的鲜明特点。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水利改革方面党中央应如何作为?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农村水利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6月18日,“中国民生发展研讨会暨《2011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民生发展“十二五”面临的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虽然强调转变方式,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继续强化,节能减排压力增加;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收入分配差距依然扩大,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人民群众反应最强烈的社会问题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问题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房价上涨、房价涨幅过高,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1)分析材料中指出的中国民生发展“十二五”面临的诸多挑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时具体要做什么?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解决教育分布不均,实现教育公平,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