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气候变化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 气候与经济
多变的气候对社会经济各层面的影响也日渐深远,气象因素正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巨大力量。极端气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首先对农业生产力可能会造成影响,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商品化上可能下降5%到10%。专家认为,气候变暖与经济发展将导致能源消费与供给结构性矛盾加剧,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将受到影响。此外,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近百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
信息二 气候与政治
气候变化给全球各地的政治局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本来就脆弱的国家和地区。持续快速恶化的环境加大了政治和经济压力,导致某些国家国内关系高度紧张;北极地区也成为各国争夺领土和资源的新战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此刊发文章说:气候变化可能引起政治动荡及国际争端。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把达尔富尔冲突同全球变暖联系在了一起,尽管专家对于把达尔富尔问题同气候变化直接联系起来持谨慎态度,但是他们表示,东非地区的迅速沙漠化从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快。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就气候变化给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
(2)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到各国利益。请你结合信息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3)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深深体会到气候变暖其实与我们人类活动息息相关,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探讨我们青少年能为应对气候变暖做些什么。
某市交通局和财政局联合发布一个文件,规定市内每辆出租车一年增加缴纳车牌营运使用费1万元,用于出租车的管理。这一文件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准。对此,出租车司机议论纷纷。有的司机说:“增加收费不合理,我们一起去闹闹。”有的司机说:“这个规定确实不合理,但我们应该想正当办法力争解决问题”。经过讨论,大家统一了意见,决定派代表将情况反映给《焦点访谈》栏目。《焦点访谈》播放后,该市政府纠正了错误,撤销了该文件,退还了司机的钱。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公民参与政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上述材料反映了公民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哪个方面?
(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成为一个迫切需要我们深入进行研究的重要的现实课题。新农保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新农保试点的启动,使沿袭几千年的农民“养儿防老”的传统,将逐渐被具有基本性、公平性、普惠性的新农保制度所取代。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实现农民“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着力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的又一重大惠农举措。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试分析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的必要性。
“2011年7月21日,《湖北日报》刊登了《以“丑”传美名》一文。该文对湖北省京剧院院长——朱世慧做了简要介绍:被誉为“当代中国京剧第一名丑”的朱世慧从艺数十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药王庙传奇》、《法门众生相》等剧中开创了丑角挑大梁的先河,他在表演上既有丑行的神韵,又有生行的气质,将丑行和麒派老生的演技和唱法糅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艺术家朱世慧的从艺经历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
(2)材料对我们进行创新有何启示?
2011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支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会议指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总体上依然薄弱。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大中城市近郊菜地和零售网点不断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增加,“卖难买贵”等问题突出。因此,要以加强产销衔接为重点,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会议明确了包括推进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鼓励设立周末直销菜市场等在内的五项重点任务。会议强调,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公益性,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要求:对应材料,至少包含4个原理,只答原理不对应材料的相应减分)
材料一、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639票赞成, 160票反对, 57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法案将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 《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成为此次大修的精神主旨。
材料二、2011年《刑诉法》大修正式启动,2011年 9月,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引发了社会大讨论。全国人大征求意见系统共征集到网民和专家建议7.8万条,反映了公众极大的参与热情。
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