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图中曲线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 运输 |
B. | 与方式 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
C. | 方式 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
D. | 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 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
下列选项中,属于基本的生命系统的是
A.蛋白质分子 | B.大肠杆菌 | C.噬菌体 | D.蛙 |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演替阶段 |
群落类型 |
植物种类数/种 |
||
草本植物 |
灌木 |
乔木 |
||
1 |
草丛 |
34 |
0 |
0 |
2 |
针叶林 |
52 |
12 |
1 |
3 |
针、阔叶混交林 |
67 |
24 |
17 |
4 |
常绿阔叶林 |
106 |
31 |
16 |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
C.该地能恢复到第四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的原因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
生态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柱形图表示性比率),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秋季更有利于该岛屿社鼠种群的繁殖 |
B.社鼠种群数量与性比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
C.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 |
D.性比率通过影响年龄结构间接影响种群数量 |
图1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2是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
A.该生态系统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
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
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
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群落的物种组成 |
B.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丰度) |
C.群落的垂直结构 |
D.群落的水平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