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分)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目前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等行业产能过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受多晶硅市场的驱动,06年开始,国内掀起投资多晶硅项目的热潮。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投产,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若这些产能全部兑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的多晶硅行业生产技术落后、成本高(我国多晶硅70美元/公斤,国外30—50美元/公斤)、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据专家预测,该行业即将经历大洗牌,有些企业面临转产或者倒闭的命运。
材料二多晶硅行业只是我国产能过剩的一个缩影。形成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某些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多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冲动。同时,政府权力被滥用也是形成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1)运用《经济学常识》中价值规律的理论,结合图10,对材料一加以分析。(9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国家应如何解决材料一、二中存在的问题。(11分)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在治理产能过剩的过程中,怎样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11分)
2014年初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态势,国务院派出大批工作组到全国调研,6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宏观经济政策,要“精准发力、定向调控”。“定向调控”首次面世。定向调控是经济“新常态”下调控方式的进一步创新与深化,意在更加精准发力,强调调控“靶点”的精准度。可以说,定向调控是区间调控的升级版。2014年的成功实践说明定向调控的正确性,而且它也正在深刻改变政府传统的调控模式,也将重新描绘中国未来的经济蓝图。
请分析材料体现了认识论哪些道理。
材料:十八大首次在报告中提出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法;首次将“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首次提出“美丽中国”;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十八大这道盛宴所带来的新感觉新味道。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首次”所蕴含的哲理。
材料:2015年春,一部名为《穹顶之下》的雾霾调查纪录片在各大视频网站热播。著名媒体人柴静以“患儿母亲”身份,陈述了“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三个问题。因部分内容涉及国有石油企业、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以及部分数据的可靠性、结论的可行性等原因,该片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一时间,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也受到审视和质疑,甚至对于一些质疑的反质疑也陆续出现在各大媒体。
某环境系学生:作为学了七年环保的人,只知道出门带口罩的方法。柴静勇敢的作为就像一阵号角,号召你要醒过来。
中石化某高层:柴静一知半解,属于“外行看热闹”;雾霾责任在烧煤,在公民,在政府……
某著名财经人:少罗嗦,赶紧多买一点环保题材股票。
环球时报官方微博:该片更像环保部门对各种无奈的一次集体控诉,而柴静只是一个记录者。如果纠结于她本人,恐怕没有真正看懂。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反复性”的知识,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和“反质疑”并存的原因。
材料一: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要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结合起来,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要全面贯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理念,发挥文化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实体功能,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推动文化管理方式更加制度化、法制化,进一步完善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材料二: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1)材料一中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论”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合理性。
话题一:美丽中国,美在何处?
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要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雾霾天气的原因
主要污染物 |
PM2.5 |
||||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
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 |
汽车尾气 |
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 |
工业污染排放 |
其他 |
话题二:美丽中国,谁来建设?
学生乙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政府是主导,公众是主人,企业是主体。尤其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深入理解和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实际行动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话题三:美丽中国,如何享受?
学生丙认为,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1)结合话题一,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
(2)结合话题二、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