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分)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目前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等行业产能过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受多晶硅市场的驱动,06年开始,国内掀起投资多晶硅项目的热潮。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投产,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若这些产能全部兑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的多晶硅行业生产技术落后、成本高(我国多晶硅70美元/公斤,国外30—50美元/公斤)、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据专家预测,该行业即将经历大洗牌,有些企业面临转产或者倒闭的命运。
材料二多晶硅行业只是我国产能过剩的一个缩影。形成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某些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多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冲动。同时,政府权力被滥用也是形成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1)运用《经济学常识》中价值规律的理论,结合图10,对材料一加以分析。(9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国家应如何解决材料一、二中存在的问题。(11分)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在治理产能过剩的过程中,怎样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11分)
材料二 2011年6月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东风汽车公司电动汽车发展情况时指出,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突破更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更多新型汽车产品,努力实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跨越转变,为提升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水平再立新功。
(1)图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结合图2,分析图1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前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对“促消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材料三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某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费标准;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提高消费率有何重要意义?(6分)
(2)联系材科一和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认识。(10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某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9分)
2011年5月10日,工信部要求2011年淘汰:电解铝产能60万吨,较去年增加76.99%;炼钢产能2627万吨,较去年增加218.42%。此外,水泥、平板玻璃、造纸行业的淘汰任务分别是1.33亿吨、2600万重量箱和744.5万吨,增幅分别达到45.8%、301.23%和71.87%。
(1)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上述要求的正确性。
(2)落实上述要求,为什么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5.运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分析对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启示。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单位:%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的提出,明确了以“民富”来进一步推进“国富”,财富分配将从“国富”向“民富”的转型。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对材料一中的经济现象,有人认为“国富民就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以“民富”推进“国富”发展思路的合理性。
材料一:2011年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今年第一季度三个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第一季度,虽然居民收入情况向好,但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居民的储蓄意愿更高,消费意愿降至1999年来最低。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1)结合材料一分析导致我国居民消费意愿降低的原因。
(2)运用有关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