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至10月在中国上海举行。目前已经有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它将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往,是至今世界博览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盛会。
材料一: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高举进步的旗帜。追求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贯穿世博会整个发展进程的主旋律。第二,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第三,坚持开放的道路。开放、兼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第四,倡导和谐的理念。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不灭的理想。
材料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将荟萃当今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成果,反映人类社会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充分展现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理念和实践;上海世博会将促进世界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推动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各国文化的一次精彩对话,将推动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1)“世博精神财富”蕴涵了哪些辩证法道理,请加以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城镇化建设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实践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②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③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适应性活动
④部分影响整体,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中国的文化精粹体现在《论语》、《孟子》、《过伶仃洋》、《狂人日记》……凝聚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只要读,就会逐步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它绝不是虚幻的东西。材料说明()
①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②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③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之中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乡愁是海峡两岸不断走近的源头,它的含义随着历史的滚滚车轮发生变迁,是几代中共领导人与台湾有识之士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根底所在。材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简政放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将行政机构职能改革与创新行政方式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相结合,确保释放活力与加强监管同步推进。下列措施符合“简政放权”要求的是()
①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优化行政管理流程
②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全依靠市场和社会组织作用
③加强立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④审慎行驶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4年8月7日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需取得资质;保护隐私;实名注册,遵守“七条底线”。“实名认证”将大大增加公众账号发布不实消息的成本,这有利于()
①对不当言论产生震慑,净化网络环境
②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③规范网络秩序,净化网络消费环境
④杜绝网络谣言,治理网络乱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