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行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国家如此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因为()
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
②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 |
根据国家统一要求,我国中小学将民族团结教育列为地方课程的重要内容。因为()
A.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 |
B.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
C.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
D.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程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是一致的。这反映了()
①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请回答下列题。就初次分配而言,以下举措有助于把“蛋糕”分好的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 B.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
C.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D.减少政府对垄断行业的财政投入 |
温总理有关“蛋糕”的生动比喻告诉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
A.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 B.重视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质的飞跃 |
C.坚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起来 | D.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