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等物质的量的 和 所含分子数均为 |
B. | 1.7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 |
C. | 1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
D. | 标准状况下,2.24 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片刻,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 |
无银镜生成 |
淀粉未发生水解 |
B |
向溶液X中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溶液X中一定含有CO或HCO |
C |
将一片铝箔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
铝箔表面有致密Al2O3薄膜,且Al2O3熔点高于Al |
D |
取久置的绿矾(FeSO4·7H2O)溶于水,加入KSCN溶液 |
溶液变为血红色 |
绿矾部分或全部被氧化 |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 作 |
现 象 |
结 论 |
A |
某气体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
试纸变蓝 |
该物质一定是氯气 |
B |
滴加氯水和苯,振荡、静置 |
上层溶液显紫色 |
原溶液中有I- |
C |
用洁净铂丝蘸取少量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
D |
滴加BaCl2溶液 |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一定含有Ag+ |
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
B.图乙:构成锌—铜原电池 |
C.图丙:根据实验现象推知酸性CH3COOH>H2CO3>C6H5OH |
D.图丁: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
下列实验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
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偏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