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在安庆市举行。举办本届艺术节旨在深入贯彻“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战略,全面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艺术传承发展的辉煌业绩和发展成果,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经济与文化共生共长。(12分)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上看,安徽省举办黄梅戏艺术节的意义是什么?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法律要发挥作用,就需要全社会树立法治精神。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漫长的人治时期,这是造成当前我国公民法治精神淡薄的重要原因。但我们更要看到,人治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法治国家所需内生动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依法治国方略,这些都有利于法治精神的培育。
材料二:某社区着力建设法治社区。社区组建了以驻社区律师、调解员和居民代表为成员的社区法治工作小组;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收集涉及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坚持实行民主评议、论证听证和网上议事制度;社区法治工作小组的工作要接受社区居民的质询。通过这些举措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简析如何正确看待影响公民法治精神形成的因素。
(2)该社区是通过哪些公民政治参与途径促进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请列举材料二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它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1)结合材料一,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述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是如何贯彻依法治国的。
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有丰富的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中华传统文化是责任文化,讲究德治礼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文化营养。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的角度,谈谈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如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10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004年-2014年上半年GDP增速

图2:2009年-2014年上半年消费/投资对GDP的贡献率

(注:从2013年开始,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且在不断上升。)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材料二: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企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企业和经济发展如何适应“新常态”谋求发展?
材料三: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我国提出要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改善民生。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提出经济新常态政策的依据。

今天,有人对互联网连接的地球村心存感激,也有人说互联网实际上拉远了人和人的距离;有人认为互联网时代成就了淘宝等电商,损伤了实体经济,也有人认为电商在拥抱着实体经济,更成就着实体经济;有人说互联网时代中的用户体验成为企业创新的源泉,也有人说互联网竞争造就了互联寡头,形成了新的垄断……似乎,互联的时代有点像“三国谁最厉害”的游戏,“好像没有答案”。
2014年11月,以“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召开。专家认为,在未来,物联网会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催生协同共享的新经济模式。到2020年,所有连接到网络的设备会达到500亿部,大约50万亿数据在流通。如果说云计算像工业革命的电,大数据像工业革命的石油化工,新一代的3G、4G网络像工业革命的交通网络,智能终端就像工业时代的汽车。未来25年是互联网改变企业最关键的时候,而物联网对中国企业的经济转型是前所未有的机会。
互联网、物联网延伸了现实社会时空界限,拓展着完整又真实的社会,也衍生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市场规范完善等新问题。法治思维是系统性思维、规则性思维、权利和义务的思维,法治给网络社会中的行为活动提供约束和保障,全面推进互联、物联网的法治化,才能优化互联、物联生态。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材料中的“好像没有答案”做出评析。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企业应如何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实现转型升级。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以“互联网、物联网时代呼唤法治思维”为主题,写一篇时事小论文。
要求:
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材料一:2014年北京APEC会议的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中国就APEC发展开出了“药方”:一是逐步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自困;二是启动亚太自贸区,增强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信心和决心;三是改革创新,无论发达成员还是发展中成员都要有付出改革必要成本的准备。
材料二:欧盟国家虽然不是APEC成员,但并非北京APEC会议的“局外人”。中国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板块、两大市场连接起来,促进了在城镇化、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领域务实合作。
结合《国家与国际组织》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药方”体现中国在APEC中的哪些主张。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欧盟国家并非北京APEC会议的“局外人”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