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一般而言,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物质需求会紧缩,而精神文化需求会膨胀。当购车、买房比较困难的时候,人们会转向相对廉价的消费。文化消费既能满足精神需求,又不超出人们的随能力,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需求。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国务院审时度势,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材料二 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新兴朝阳产业,其特有的教育和感化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在灰色压抑的经济萧条时期,正确认识和对待困境,抚慰心灵、化解疑虑、凝聚心智、激励斗志,点燃希望、坚定信心,推动全社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材料三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会议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1)根据材料一,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道理,分析国务院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说明文化产业特有的功能所蕴涵的哲学道理。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振兴文化产业的意义。
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被称为()
A.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 |
B.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
C.革命英雄主义 |
D.排外主义和极端主义 |
宋朝理学家朱熹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经 |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 )
A.经济发展 | B.政治变革 | C.社会实践 | D.思想启蒙 |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1)社会制度的更替(2)经济发展水平(3)科学技术水的进步(4)思想运动
A.(1)(2)(3) |
B.(2)(3)(4) |
C.(1)(3)(4) |
D.(1)(2)(4) |
下列是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1)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吸收
(2)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进步
(3)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对传统文化必须“移风易俗”自觉改造或剔除
A.(1)(2) | B.(2)(3) | C.(3)(4) | D.(1)(4) |